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 而不叫冬夏

2024-12-18 21:17: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政治方面: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间,也是各诸侯国之间使者往来、会盟等活动的主要时间,很多重要的政治活动都是发生在春秋季节。

2、是经济方面: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当然发生在春秋季节的农耕了,春种秋收嘛。于是用最能代表当时政治经济活动的季节来代表全年,就很合乎情理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扩展资料

春秋时期,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

回答2:

这个原因是 以前的人都很单纯 根据气候办事 夏热冬寒 有避暑和窝冬之说 基本大事都发生在春秋 古时大事件多发于春、秋两季。春天是播种和祭祀的季节,而秋天是收割和战争的季节。古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到了秋天,各个诸侯国都有了粮食,就开始打仗争地盘了,古代的士兵都要穿厚厚的盔甲,夏天穿太热,冬天穿活动不开,所以秋天是最合适不过了,而且此时粮草源源不断,还可以通过打仗掠取他人的粮草。所以,在这两季里,史官也特别忙碌,在春时记载祭祀大事,在秋天记载战争事件(也是诸侯王的伟绩)。

回答3:

1、春秋 (前770-前476)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回答4:

春秋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春秋》一书。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写。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历史。

所以,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将这一段时间称为“春秋”时期。

但如果细想,有两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周朝的事,要按照鲁国(周分封的诸侯国)的历史划分?

二是《春秋》一书为什么叫“春秋”?为什么不叫冬夏呢?

第一个问题:周朝的事,为什么按照鲁国的来?

其实,当时也有写周朝历史的《周春秋》,写燕国历史的《燕春秋》等,大周和下面有实力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春秋》。

但是,这些文献都逐渐失传了,只有《鲁春秋》在孔子的教授下,一代代传了下来,也就直接被称为了《春秋》。所以,周朝的事儿,只能按照鲁国的来。

也因此让很多专家认为,《鲁春秋》很可能就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写。

第二个问题,《春秋》为何叫“春秋”,而不叫“冬夏”?

在远古时期,只有春秋两季的概念,以农业为主的我们,因为春天要耕种,秋天要收获,这是两个最重要的时间点。

后来,随着夏历的引入,划分上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春秋依然是最重要的两季。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很多大事都发生在春秋。

比如春耕秋战。在春天耕种前,向天地先祖祈祷要有好收成,即“春祭”。等到秋天时,粮食收获,战马也经过夏天喂养而膘肥体壮,正是打仗的黄金时间。

于是很多诸侯国,就约定在秋季丰收之后开战。当时的礼法就这样,一般都遵守约定,仿佛老炮之间的茬架。

《春秋》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写的,但是明显春季和秋季的篇幅大。所以就用“春秋”命名了《春秋》,而不是“冬夏”。

春秋时期随之在学术上划分得名。

以上。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

回答5: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