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那烂陀寺。
现在位于印度古城王舍城(Rajagaha)外约10多公里处,是当时印度最大、最壮观的佛教高等学府。西天取经的路线是从长安到那烂陀寺,长安是现在的西安。
玄奘从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走来,他先在印度河上游和克什米尔走访庙宇名僧,然后来到了恒河流域,考察了摩揭陀国,最后在公元630年来到了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的佛教中心,“僧徒主客常有万人”。
那烂陀,梵名Na^landa^ 。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语:Na^landa^ -sam!gha^ra^ma )。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 Baragaon)。
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日王(梵S/akra^ditya )为北印度曷罗社槃社比丘(梵Ra^javam!s/a )建立本寺,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大唐西域记卷九详载那烂陀寺建寺之由来及沿革,谓其地原为庵摩罗园,佛陀曾于此说法三月,彼入灭后未久,帝日王即于此处创建伽蓝。
寺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说伽蓝之南庵摩罗林有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故取为寺名;一说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乐好布施,德号施无厌,故伽蓝亦以名之。同书并举出附近有如来三月说法之精舍、发爪塔、雀离浮图、观自在菩萨之立像及精舍等灵迹。
参考资料:国家地理-那烂陀寺辉煌不再——央视记者走读玄奘路十二
去的现在的印度,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 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 天竺(印度)游学。
《西游记》又称央视86版《西游记》,改编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一部41集古装神话剧。由杨洁执导,戴英禄,杨洁,邹忆青共同编剧,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汪粤、马德华、崔景富、闫怀礼、刘大刚等主演,李世宏、李扬、张云明、里坡等担任主要配音。
该剧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
拍摄过程:
1982年2月25日剧组成立;7月试拍了《除妖乌鸡国》一集;10月1日该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该集在1986年重拍,其中仅保留了试拍版本的一小部分片段)。
1982年—1985年拍完前十一集。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计收猪八戒》、《三打白骨精》两集。1986年春节期间播出前十一集。其中1-5集孙悟空由李世宏配音, [12] 由张暴默演唱前11集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同年,拍摄完成《夺宝莲花洞》、《除妖乌鸡国》(重拍)、《大战红孩儿》、《斗法降三怪》、《趣经女儿国》、《三调芭蕉扇》、《扫塔辨奇冤》、《误入小雷音》、《孙猴巧行医》九集。
1987年1月29日(即农历正月初一),为了介绍《西游记》的拍摄情况,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名为《齐天乐》的晚会。同年,拍完《错坠盘丝洞》、《四探无底洞》、《传艺玉华洲》、《天竺收玉兔》、《波生极乐天》五集。
1988年2月1日起,前25集全部播出,其中由蒋大为演唱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2000年春节,《西游记》续集播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游记
西天是指印度,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 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 天竺(印度)游学。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
本版《西游记》,以明刊金陵世德堂本为底本,参考明代李卓吾评本、朱鼎臣本、杨志和本、唐僧本、杨闽斋本、闽斋堂本,清代证道本、真诠本(翠筠山房康熙刻本、乾隆四十五年刻本及怀新楼刻本)、新说本、原旨本、正旨本,以及当代学者李洪甫先生整理校注本、李天飞先生校注本、曹炳建先生研究论著勘校而成。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游记
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那烂陀寺。现在的印度,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
玄奘西行路线: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
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
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玄奘取经:
根据史料记载,和尚玄奘出生于唐朝时期的官吏家庭,从小聪慧过人,酷爱佛学,凭借刻苦专研,初入沙门就在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释门千里之驹”。
玄奘随着对佛学的研究,对佛学造诣颇深,然而理解的越深刻,越是深感国内现有的佛学经典中的不足之处,所以立志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国”求取最正宗的佛家经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天取经
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那烂陀寺。
现在位于印度古城王舍城(Rajagaha)外约10多公里处,是当时印度最大、最壮观的佛教高等学府。
西天取经的路线是从长安到那烂陀寺。
唐僧师徒的出发地是当时唐朝的国都长安,现在的西安。
历史上的西天取经: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唐僧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图为那烂陀寺遗址
那烂陀,梵名Na^landa^ 。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语:Na^landa^ -sam!gha^ra^ma )。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 Baragaon)。
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日王(梵S/akra^ditya )为北印度曷罗社槃社比丘(梵Ra^javam!s/a )建立本寺,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大唐西域记卷九详载那烂陀寺建寺之由来及沿革,谓其地原为庵摩罗园,佛陀曾于此说法三月,彼入灭后未久,帝日王即于此处创建伽蓝。
寺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说伽蓝之南庵摩罗林有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故取为寺名;一说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乐好布施,德号施无厌,故伽蓝亦以名之。同书并举出附近有如来三月说法之精舍、发爪塔、雀离浮图、观自在菩萨之立像及精舍等灵迹。
2016年7月15日,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印度那烂陀寺考古发掘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扩展链接:百度百科——那烂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