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人为调控的前提条件下,把污水投配到土地上,使污水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中,经物化和生化的综合作用,达到预期目的,是一项投资少,能耗低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和环境来处理废水,使之再生利用。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预处理设施;鉴于铁路车站的实际管理水平,采用设置格珊井,井内配置平板格珊,垂直两层布置。
②调节与储存设施;设置一条调节池,控制出水速率。
③输送、布水与控制系统;采用UPVC管道配水。
④土地净化地块;重要考虑水位控制系统,使土地处理单元处于湿地系统还是地下潜流系统。
⑤净化出水的收集与利用系统。
地下渗滤系统土壤表层的好氧带是主要的起处理BOD作用的部分,一般的包气带很薄,故此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处理。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车站地形高差,跌水曝气,提高污水进入处理单元的溶解氧量。
我们国内设计基本上按每吨水占地3到4平方米计算,英国有人提出应达到6到10平方米才能稳定运行,
通过废水向快速渗滤地块周期的布水,使地块表层的土壤处于厌氧、好氧的交替状态,即不同种群的微生物对被土壤阻截的悬浮有机物进行分解,从而防止了土壤空隙的堵塞。由于厌氧-好氧过程的交替进行,可以去除废水中BOD、N和P;通过过滤和渗滤作用,又可以去除几乎全部的BOD、SS;如果投配污水中C/N≥3,且采用较低的水力负荷时,可以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大量的氮,对磷的去除也很有效。所以快渗系统净化效率很高。由于在稳定的快渗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氧化还原作用频繁更替的表层100cm以内,即好氧—厌氧交替带。正是由于RI系统内部的这种特殊作用的规律,使得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优于其它单独的以好氧或厌氧为主的传统生物处理系统;过滤与吸附是RI系统中污染物去除的中间过程,悬浮物、重金属、氮和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的去除,几乎总是借助于过滤与吸附作用,而有机耗氧物质(BOD、COD)以及磷等,则为部分直接降解,部分借助过滤和吸附作用。与其它污水处理系统相比,RI系统的介质颗粒小,过滤与吸附明显。
根据当地场地状况、土壤性质及水质、水量状况,位于农村地区,征地容易、土地便宜,且处理单元占地对景观影响不大,采用以慢速渗滤为主。
以湿地和慢渗为辅助的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因湿地和慢渗尚未运行,所以主要介绍快渗系统。
慢速渗滤系统(SR-33.12ha)此工艺适用于渗透性能较差的粘土场地。以低水力负荷均匀布入土壤—植物生态系统而得以处理。净化机制类似固定膜生物处理法,对BOD、SS和N的去除率比较高。上面长有牧草,投配的污水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渗入地下,牧草的生长期长,对氮的利用率高,可耐受更高的水力负荷。
位于城镇附近的中间站,根据车站当地场地状况、土壤性质及水质、水量状况,处理单元占地对车站景观影响不大,采用以快速渗滤为主。
快速渗滤系统(RI-141.78ha)将污水有效控制地投放到具有良好渗透性能的土壤表面,污水在向下渗滤过程中,由于氧化还原、硝化反硝化、过滤和沉淀等一系列的作用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类型称为快速渗滤处理系统。快速渗滤系统是一种高效、经济、低能耗废水处理与再生的方法。
快渗系统适用于渗透性能良好的砂层厚度大于2米的场地,共分成多个单元,来自输水干管的污水分别由两个分水口将污水投配到消力池,然后进入各单元,采取淹水/干化期比为2/8交替进行。污水主要以垂直下渗方式通过表层2.5米厚土层后得到净化,设置集水管收集,进入再生水回收管道系统。各单元均设有1个溢流口和1个翻耕通道。
湿地系统工艺适用于渗透性能差的场地,地表生有沼泽植物,繁茂的水生植物,为微生物栖息的场所,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和风流,有利于SS的去除和底泥上浮。其次植物也能吸收和分解污染物。
湿地处理工艺共有可考虑分成多个单元,经水平和垂直方式通过表层1米厚得到净化,一部分再生水回收,供车站绿化使用,少部分排放。
就是在地下埋设带有小孔的污水管道,经管道排出的污水被土地吸收。我只知道这么多,如果你有具体的要求和数字告诉我,我可以请公司里的人给你算。
我课件上有,给个邮箱给你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