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甲弹和破甲弹区别为:原理不同、组成部件不同、配用武器不同。
一、原理不同
1、穿甲弹:主要靠弹丸命中目标时的大动能和本身的高强度击穿钢甲。
2、破甲弹:基于门罗效应,将锥型中空的装药在距离装甲板一定高度的位置起爆,以聚焦的高温高速射流击穿装甲板并对人员器材进行杀伤。
二、组成部件不同
1、穿甲弹:主要由风帽、弹芯、弹体、曳光管组成。
2、破甲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组成。弹丸有头螺、弹体、聚能装药、稳定装置和引信。
三、配用武器不同
1、穿甲弹:是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主要弹种。
2、破甲弹:配用于坦克炮、反坦克炮、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单兵火箭和航空集束炸弹的反装甲子炸弹以及大口径火箭炮的反装甲子炸弹等。
简单说,就是穿甲弹不会爆炸,是一支箭,靠速度和硬度“刺穿”装甲,目前都是由枪炮发射,应用不是太广。
破甲弹使用一种定向爆炸技术,击中目标时,爆炸会将弹头内的一个金属帽(一般是铜)变成一股高温高速的金属射流,向前方射出,对装甲有烧融效果。目前应用很广,常见的反坦克火箭筒、RPG、防坦克导弹等,火箭动力的,通通是破甲弹战斗部。
反装甲武器里面还有一个就是碎甲弹,使用塑性炸药战斗部,击中目标后,弹头会被撞成“饼”状,然后爆炸,直接崩坏战车内部装甲和设备,当然也会杀伤乘员。但现在复合装甲的广泛使用,碎甲弹已经难以发挥效果,但是攻击建筑物还是非常给力.............
穿甲弹是一支长径比非常大,硬度高的长杆,又叫长杆动能穿甲弹,靠发射药高速推出炮管,利用动能击穿装甲,由于速度非常高,击穿装甲后会引起内部金属等燃烧。
破甲弹则依靠弹头中的锥形装药爆炸后引发的高温和冲击波,溶解铜质药形罩后形成金属射流烧蚀装甲,破坏车内人员设备。由于破甲弹需要接近目标后才能爆炸,因此无需穿甲弹那么高的速度,适合便携发射,大都用在反装甲导弹上。
破甲弹是空心装药破甲弹的简称。弹丸前端为空腔,后部装填高猛度大威力炸药。炸药呈空心漏斗形,装有韧性较好,比重较大的紫铜或其他材料药形罩,爆炸时形成高速的聚能金属流,有极高的比动能。侵彻装甲深度一般为3一4倍弹径。侵彻钢甲后的破甲流、钢甲金属碎片等,以高动能杀伤坦克内乘员,是反坦克弹药的重要弹种。但由于弹丸高速旋转破坏了破甲流的稳定性,六十年代以后,则改用微旋和不旋转弹丸。 穿甲弹 (armor-piercing projectile) 主要依靠弹丸的动能穿透装甲摧 毁目标的炮弹。其特点为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是坦克炮和反坦 克炮的主要弹种。也配用于舰炮、海岸炮、高射炮和航空机关炮。用于毁伤坦 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舰艇、飞机等装甲目标。也可用于破坏坚固防御工 事。分类按弹体直径与火炮口径的配合,分为适口径穿甲弹与次口径穿甲弹。按结构性能分为普通穿甲弹、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和次口径超速脱壳穿甲弹。 普通穿甲弹 弹体直径与火炮口径相同。根据头部结构的不同,普通穿甲弹又 分为尖头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被帽穿甲弹。
1、穿甲弹
穿甲弹又称动能弹,主要用于攻击对方的装甲目标,其穿甲效能主要取决于弹丸本身的质量、硬度、密度和速度。穿甲弹经过了全口径尖头穿甲弹、全口径钝头穿甲弹、全口径被帽穿甲弹、次口径超速穿甲弹等阶段,发展到了目前的长杆式尾翼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其弹芯材料从最初的高碳钢合金发展到钨合金乃至贫铀合金,其初速由最初的仅800多米/秒到提高目前的超过1800米/秒,其穿甲厚度由最初的几十毫米发展到目前的200-600毫米,已成为被世界公认为对付复合装甲的最有效的炮弹。
2、破甲弹
破甲弹是利用“聚能效应”(又称门罗效应或空心效应)原理制成的弹药,主要由弹体、空心装药、金属药形罩和起爆装置组成,大多采用电发引信。其破甲过程为:当弹药击中目标诱发装药爆炸时,炸
药所产生的高能量集中在金属药罩上,并在瞬间将其融化成为一股细长(直径3-5毫米,长达数十厘米)、高速度(高达8-10千米/秒)、高压力(100-200万个大气压)、高温度(1000℃以上)的金属射流,这种具有强大能量金属射流的在倾刻间穿透装甲后,继续高速前进,加上它所产生的喷溅作用,就会破坏坦克内的设备,杀伤乘员,并极易引燃油料及诱爆弹药,产生“二次杀伤效应”。破甲弹的优点:一是其破甲威力与弹丸的速度及飞行的距离无关;二是在遇到具有很大倾斜角的装甲时也能有效地破甲。其缺点:一是穿透装甲的孔径较小,对坦克的毁伤不如穿甲弹厉害;二是对复合装甲、反作用装甲、屏蔽装甲等特殊装甲,其威力将会受到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