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
蜗居,比喻狭小的住所。在房价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飞涨的2009年,《蜗居》这部描写“房奴”的电视剧猛然走红,抛出的是中国年轻人一个无法避开的沉甸甸的话题――何时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蜗居”?
当前状态下,年轻人是“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如果30年还完贷款,利息都滚出一套房子来了”。不用去幻想什么私家花园或者高宅大院,能拥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将“蜗居”进行到底已是当下大多数年轻人最大的幸福。
实际上,《蜗居》还借买房故事道出当前都市人群面临的普遍困惑,不只是来自房子、工作的物质压力,更多的是婚姻、情感上的精神压力,呼应了都市白领情感上的苦闷焦灼,夫妻情、母女情、姐妹情、恋人情、婚外情都得到了透彻的展现以及人性化的诠释。
杯具
“悲剧”一词曾是网络流行词。当年一幅由易中天教授“配音”的“悲剧啊”图片在各大论坛被疯狂转发,“悲剧”一词由此成为网友们常用的调侃用词。而近来,错别字形式的“杯具”取代了“悲剧”,成为常用的调侃词。“杯具”的具体出处不可考,但网络上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源自一句“人生是个杯具”,即杯具1.0版本。
如果“悲剧”代表的是一种真实的负面情绪,“人生是个杯具”倒更像个不太深刻的玩笑,也更符合强调娱乐精神的网友们的审美情趣。“杯具”的适用范围很广。网友们发现恋爱受挫、心情郁闷或事业不顺,凡日常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和感受,都可用“杯具”一词来形容,“杯具党”也随之形成。
由于“杯具”具有日常用品的特性,由此扩大了词语的适用范围。不少网友借此设计出场景化的语言,有网友仿照张爱玲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仿写出“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也有人以“杯具”为灵感,发明出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等衍生词,令“杯具”文化发扬光大。
微博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互联网时代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其特点是简短、便捷、注重原创,三两句话就是一篇微博,电脑、手机都可随时发表。国内著名的微博有品品米、随心微博、贫嘴、叽歪、同学网微博、MySpace聚友9911等。
从2007年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饭否网开张,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世界,打败奥巴马、甲流等等名词,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
最长百十个字,短短几句话,就是一篇微博,几乎不占用时间,转发也积极方便,相对于网站、论坛、邮箱等等,微博在交流上的便捷不言而喻。网友称:“博客:就像在家写心情日记,是极其个性化的写作,口语化,较出版语境较为随便;微博:喃喃自语的一句话,有时候有反馈,是三三两两的私语,是课堂上广传的小纸条。博客是一个人的长篇大论,微博就是一个人和几个人小声的嘀咕。”但是这个小声嘀咕却能够在瞬间传遍世界。专家表示,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信息爆炸性增长,导致人际交往的表层化、快捷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有机会表达情绪,分享感受,传递信息。微博作为能实现这一诉求的便捷沟通工具,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
潜伏
谍战剧化为生活样本,大时代转型为琐碎生活,这正是革命即是生活的精彩写照。
由电视剧《潜伏》所引发的热潮从2008年红到2009年、从荧屏红到职场,它带来的是观众从最极端的生存环境中得到的现实启发。
余则成不是最优秀的,但他用严谨仔细来弥补漏洞;他也不是最位高权重的,但他总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化险为夷;他永远一丝不苟严阵以待,所以他一直立于不败;他清楚地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所以他能够潜伏到底。余则成所有的潜伏经历挪用到现代职场上,无疑是一部经典的职场生存哲学,故而有《潜伏在办公室》的文章谆谆善诱。
《潜伏》的诱惑之下,职场中人个个都在讨论小人物的生存方式、人人都自查身边的危险关系。谍战剧化为生活样本,大时代转型为琐碎生活,这正是革命即是生活的精彩写照。
潜伏是一种生存哲学,它介乎于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定义为yes和no之间的中间态,以无原则掩盖有原则、以正义代言非正义,似乎残忍、不乏血腥,却大义凛然而姿态卑微,而这正是我们时代的生存原则。
楼XX
房价之外,和房有关的另一热点话题是建筑质量。成都的“楼歪歪”,上海的“楼倒倒”,烟台的“楼脆脆”……这一年,关于楼房建筑质量问题,不时成为新闻焦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