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说最常用的方法: 做数据透视表的时候主要是增加行的记录,增加列的标题的比较少,如果只是增加行的记录的话,直接选择整列作为数据源来做数据透视表就行了。例如数据区域A1:D10.可以选择A:D作为数据区域做数据透视表。 如果有新增的行记录的话,刷新数据透视表就行了.当然有一个叫"(空白)"的值看着比较碍眼,一般是在行字段列字段筛选里面把它去掉。 2.即增加行又增加列的情况。也是适用性最好的一种方法。这种情况下使用利用公式动态定义数据源。例如数据在Sheet1工作表A1:D10。插入-名称-定义,名称:源数据引用位置: =OFFSET(Sheet1!$A$1,0,0,COUNTA(Sheet1!$A:$A),COUNTA(Sheet1!$1:$1)) 数据透视表的数据区域,不用鼠标选择,而是输入名称"源数据". 这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的是,Sheet1!$A:$A是每行记录都不为空的一列,Sheet1!$1:$1是源数据的标题列,都是连续的中间没有空格的数据. 3.看大家都比较推崇列表,我也是试了一下.发现插入行能够数据刷新看到更新的数据,但是最后列后面加入的列不能看到。所以使用列表的效果和第一种没有太大区别。还不如直接用第一种方法直接简单。 4.最后说一下,数据透视表最后一行前插入的行,通过数据刷新能看到;最后一列前插入的列,通过数据刷选能看到。 最后: 如果是行列都增加推荐第二种方法. 如果只是增加行的话,用第一种方法就够了。 ..
2003及以下版本最大行是65535行最大列是255列
2007及以上最大行是1000000多行,最大列是10000多列。(具体多少懒得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