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姓起源有二:
一、起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齐国成为田姓之国,以工姜姓、田姓本出妫姓,是禹王之后。齐国君主襄王名法章,秦国灭齐后,子孙为避免仇杀,不敢姓田,乃以其祖法章之名为姓,遂形成法姓。见《后汉书.法雄传》。
二、清代蒙古族人中的伍尧姓一族,来到中原,改为法氏。乾隆时,有个大文学家法式善,就是伍尧姓改姓法之一支的后代。
一、姓氏渊源:
1、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襄王(田氏)后裔所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后汉书·法雄传》记载,齐襄王法章之后,本姓田,齐灭于秦,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战国时期,齐国强盛之时过于炫耀武功,且因杀了燕昭王之父燕王哙而种下祸根。后来燕国以乐毅为帅,联合另外的秦、楚等五国军队一齐攻打齐国,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仅剩下宫、即墨两城尚在坚守中。齐王逃到宫城,被假意来相助的楚国人杀死了。齐国太子田法章只好化装成平民逃到太史敫家当仆人,改姓为法,以避敌祸。后来齐国的田单打败燕国,收复了齐国,法章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被拥为齐襄王。齐襄王的庶子后来便以他曾用过的“法”做为姓氏,称为法氏。
2、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记载:法氏,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
清朝时期,蒙古族人中的伍尧氏一族来到中原,为适应汉族习惯,取“法”字为姓,得法氏。如清朝乾隆时期文学家法式善,其祖先就是由蒙古来到中原的伍尧氏。
二、得姓始祖:法章。
法氏起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齐国成为田姓之国,以代姜姓、田姓本为妫姓,是禹王之后。齐国君主襄王名法章,田齐时代,大约有一百五、六十年时间,后秦国灭齐统一中国。秦国灭齐后,子孙为避免仇杀,不敢姓田,乃以其祖齐襄王田法章之名为姓,遂成法氏,称法氏。故法氏后人奉法齐为法氏的得姓始祖。
三、迁徙分布:
法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六十一位。
据史籍《后汉书·法雄传》记载:“齐襄王法章之后,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氏,故以法为氏。”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本妫姓,田氏之后。齐襄王名法章,子孙以名为氏,盖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姓也。”
根据史载,战国中期,齐国经过齐威王的一番整顿,不久便打败了魏国,成为东方的强国。闵王即位以后,倚仗国力东征西伐,先是联合韩、魏等国几次进攻秦国和楚国,后来,又趁燕国内乱之机破燕,杀死了燕王哙。齐军占领燕国三年,引起燕国人民的不满和各国诸侯的抗议,最后齐军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迫撤军。燕王哙的儿子燕昭王即位以后,发誓为父报仇。他筑起黄金台招纳天下贤士,暗中做好伐齐的准备。
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掉了宋国,独占宋国的土地,再次引起各国的不满。燕昭王见时机已到,便任命名将乐毅为帅,联合秦、楚、赵、魏、韩等一起攻打齐国。六国联军攻破齐都临淄,连续占领了七十多个齐国城郭,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还在坚守。齐闵王逃到莒城,楚人假意愿意助齐,却进入莒城杀死了齐闵王。齐太子田法章化装成平民,逃到莒城太史敫的家里当仆人。
太史敫有个女儿,她见法章言行举止都像是有身份的人,知道他不是平常的百姓,又同情他的遭遇,就经常接济他,接触次数一多,两个人彼此相爱了,私下定了终身。几个月后,楚军从莒城撤走后,齐国军民到处寻找齐王的后人,法章这才说明自己的身份,被拥立为齐襄王。
齐襄王在位十九年,他的庶子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法氏。
法氏族人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长安县之西。
四、历史名人:
法 洗:(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高僧。
尝梦乘大艑,直截沧溟,自此经义不思而得。居钱塘天竺寺,盛阐《华严》,前后讲大经十遍,唐大历年间终。著有《仪记》。
法 雄:(生卒年待考),字文强,扶风郿人(今陕西眉县)。著名东汉大臣。
齐襄王法章之后。据古书《后汉书》里有一篇《法雄传》,说法雄是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襄王法章的后代。秦国灭了齐国以后,王族子孙不敢称田氏,故以“法”为氏。
汉宣帝时期,徙三辅,世为二千石。
法雄初仕郡功曹,辟太傅张禹府,举法雄高第,除平氏长。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南阳太守鲍得上其理状,迁宛陵令。后为南郡太守。
法 真:(生卒年待考),字高卿,法雄之子;扶风郿人(今陕西眉县)。著名东汉学者。
好学并且不固定局限在那一家,他精通中原和异域的图书典籍,是关西的大儒者。从远方来求学的弟子如陈留、范冉等,有数百人之多。
汉顺帝前后四征不就,时号玄德先生。
法 正:(公元176~220年),字孝直;扶风郿县人(今陕西眉县)。著名东汉末期谋臣。
汉建安初年,天下饥荒,与同郡人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不受重用。后与别驾张松关系很好,二人均以为刘璋无能,不足以共大事。
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攻汉中张鲁,张松建议刘璋与刘备结盟防曹,举荐法正为使者。
法正回来后,对张松称道刘备有雄略,密谋奉戴。张松又劝说刘璋请备入蜀,令法正再往。
法正至荆州,向刘备献策取益州,说张松可为内应,取之易如反掌。刘备欣然同意,遂率军西上,至葭萌(今四川广元)南部,返兵取成都,以法正为蜀郡太守。
法正有奇画策算,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为刘备股肱之臣。
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法正又建策攻取汉中,刘备采纳,于是有定军山之役而取汉中。
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法正逝世。
后来刘备在猇亭战败,退至白帝城,曾叹道:“法孝直若在,必阻我东征;即使东征,也必不致倾危。”
法 能:(生卒年待考),吴县人。著名宋朝高僧。
善画罗汉,尝作《五百罗汉呼》,积年而就。著名词人秦观曾为之题记。
法 真:(公元?~1773年待考),字朗如,瑞州高安人(今江西瑞安)。著名清朝高僧。
得度於灌溪元文和尚。受具足戒之后,游方参学到了岭南,其中居住在丹霞最久。平时潜心于净土法门。
有一天,偶然与禅者谈论到“无”字公案,于是生起疑情并在心中蕴酿了很久,后在一日突然豁然开朗有所省悟。於是前往海幢寺,礼拜正目老人,两人的机锋话语相互契合,于是受到记别印可。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大众迎请法真主持海幢寺,提倡禅宗一乘,并兼宏净土法门。
晚年,法真辞去寺院住持之事,闭关于寺院东边之旁,专门持念佛名,无论寒暑都不懈怠,如是经过八年。
法真曾经有偈颂说:“百八轮珠昼夜提,芙蕖(莲华)渐渐出深泥。轮珠掷却芙蕖放,古佛元来不在西。”
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农历9月初,示现些微的疾病。9月11日黄昏,召集弟子嘱咐后事。次日午时,集合大众唱念佛名,香烧过两寸多的时候,自己举念《小净土文》,未过一半即往生。
法若真:(公元1613~1996年),字汉儒,号黄石,又号黄山,山东省胶州人。著名清朝初期书画家。
善画山水。举为进士后当了官,颇有政声。
法若真虽非徽派画家,但他是清朝康熙年间山水自成一格的画家。
他所作的《树梢飞泉图轴》,为其精心之作。此图画雨后山景,薄雾轻罩,飞泉奔流,山头耸动。整幅画面静中有动,仿佛有声。山石用硬笔勾皴,多次皴染,充分表现出嶙峋的石质,和雨后的苍润。
《树梢飞泉图轴》于丁卯年所作即公元1687年,后于甲戌年补题。款:“真”,钤“法若真印”白文印,“黄石氏”朱文印。
你是不是说卡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