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小孩子撑着小艇,偷偷摸摸地去采白莲,但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虽然已经很小心了,但是他离开的时候,身后留下了一大片被划开的浮萍。笔墨细致逼真,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开爱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赏析:篱笆外面有个人家没有系船,随着春风驶进钓鱼湾。小童看到了,以为是来了客人,急忙去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3、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赏析:牧童身着蓑衣,头戴斗笠,碰见来往行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的时候躺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逢人皆傲然”,牧童表现地很骄傲,俨然有些小大人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4、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赏析:白天在锄草,夜晚搓麻,村里的男男女女都有劳动。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桑阴下像模像样地学着种瓜。农村的孩童们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也自己学习农活。一个“也”字,刻画出一个孩童“有样学样”的天真形象。
5、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孩子放学早,一回来就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也凸显了儿童身上蓬勃的活力。
6、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一个小孩子正在学习垂钓,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惊了鱼儿,连连招手不肯回答,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意趣盎然。
7、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赏析: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
8、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赏析: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才刚能听懂大人讲话,就咿咿呀呀地学着说话了。因为贪恋小车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休息。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9、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10、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赏析: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寒天弄冰,说明童心炽热。金盘、银冰两相辉映,赏心悦目。而声音更是有 “玉罄穿林响”的亢,然后又变成“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声意俱美,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取冰为铮、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铮:一种乐器)
第一首: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拓展资料】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
第二首: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拓展资料】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第三首: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拓展资料】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第四首: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拓展资料】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第五首: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拓展资料】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第六首: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拓展资料】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第七首: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拓展资料】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第八首: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拓展资料】
《舟过安仁》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第九首: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拓展资料】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第十首:
《巴女谣》
唐: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拓展资料】
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静生活的一个侧面,读来饶有隽永动人的天然情趣。
1、《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7、《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8、《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9、《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0、《羌村三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提示:
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咏鹅
作者: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1、《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7、《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8、《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9、《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0、《羌村三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提示:
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