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短诗先不论平仄韵律,仅从词句字眼上来分析一下。
1、早起看朝露。很直白,却有些无用,就如同:天黑吃晚饭一样,需要珍惜,斟酌每一个字,字简意丰是关键。另外说直白是因为这一句不含有任何感情色彩,或铺垫前的伏笔,无用的堆砌就是败笔。
2、晚来争流霞。和第一句从叙述上重复,并没有加深,和第一句有同样的毛病。就如同:读书桌前坐。主要人物的你,在看朝露和晚霞时的状态是什么?去看朝露和晚霞是为了什么?前两句没有掺入任何人物,心理,第二句绝不仅仅是于第一句做个呼应,应当有递进、加深、铺垫或转折的作用。争字用的很别扭很突兀,争字,楼上(修罗还是罗刹 )先生解释的很到位,在这里是犹似,好比,如同,胜似的意思。所以第二句从字面上讲是不通顺的。
3、弄情人不在。直接描写了作者的心绪,略有些生硬。因为这一句与前两句没什么关联,也没有反差,转折,因果、延续的关系。弄情 两个字也有些不妥,弄字略有嬉戏,撩拨,把玩、轻浮的意思,竟让我想到了西门大官人,坐在葡萄架下,触景生情想起了金莲。这句诗句的情调明显是不对的。既没有深情的思念,也没有爱人不在身边的孤单落寞,很怪异的人物描写。
4、清水洗年华。很淡然很洒脱的心态描写。但是这种淡雅洒脱的心境从何而来,怎么演变而来,就好比,西门大官人为何一下就看破红尘,散尽家财去庙里出家了?是因为金莲不在了吗?即便是也不符合之前西门大官人的性情呀。没有心理的演变怎会清水洗年华?
5、总共20个字,需要梳理好脉络层次,反复推敲文字,描述出一个故事,一个场景,一份情怀。纵观楼主所写,主题不清晰,词句不精练,句意不通顺,描写不鲜活。
6、说了半天,楼主或许有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下面是我改写的部分。
晨秋寒夜露,雁影破流霞。 忆梦人消远,幽桐落锦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四句在平仄上是基本合格的。我讲述了一个故事,1,在深秋的早上,看到草尖儿昨夜结出的露珠,晶莹闪亮却透着一股逼人的寒冷,2、抬头又看到群飞的大雁排成队形向南方飞去,它们渐渐渺小的身影好像撞破了天空中原本悠闲飘动的云朵,那么坚决却又带着一丝不舍。3、这一切不禁使我想起了昨晚做的一场梦(暗指从前),我最心爱的人与我分别而去,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4而我就像空空荡荡清清冷冷的院落里,那株孤单挺立的梧桐树,看着我曾经繁茂华美的树叶(暗指青春年华),一片一片的在冷风中凋落。寒字在这里是形容动词。霞字做平音。
我可以负责都说,这一绝句情景交融,首尾呼应,淡淡的哀伤,浓浓的孤单都流淌在字里行间。是我根据你的原词进行了改编润色,又加细加深。足足耗费了一个小时多。可见写一首平仄和律,言之有物的诗词,并没那么简单。
7、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和意见,以供参考。只是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古诗不仅字要对上,音还要讲平仄。
平音就是声调上是一二声,仄音就是声调上是三四声
上句用了平音,下句就要用仄音。
比如古文诗里就不会上句用“早”,下句用“晚”,都是第三声,所以都是仄音。一般这种情况上句用“朝”,下句用“晚”,这样平仄就对上了。
而且不同的诗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式,押韵不押韵格式也不同。
五言绝句有下面四种平仄类型:
一: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版本一
朝去闻雨露,晚来竞流霞。
弄情人不在,玉水洗铅华。
版本二
朝起闻雨露,晚来竞流霞。
弄情无人与,玉水净铅华。
版本三
朝去闻雨露,晚来竞流霞。
弄情人不在,玉水净铅华。
有时候一字之差所显现出来的效果都不同,如果觉得有哪里不好的话,欢迎楼主和我一起讨论学习
晨起闻朝露,晚来观流霞。
弄情人不在,寒水洗铅华。
诗名是什么?
何谓“弄情人不在",何谓”清水洗年华“。
既是朝露,何须提”早“起?
解答不出以上问题,即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