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为什么要以身作则

2024-11-26 12:35:4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如果不以身作则影响的只是孩子

回答2: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话颇有道理。因为家长与孩子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会建立起十分真挚深厚的感情,家长由此成为孩子心目中最易接受、最易模仿的人。
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人们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为有直接联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折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的行为过程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首先是通过感觉,也就是直观表象来认识外界事物。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他们所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第一个榜样。许多子女的行为举止之所以像父母,与其说是遗传不如说是早期模仿的结果。道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行为规范,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家长对美丑、善恶、是非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为人诚恳,言行有礼貌、讲文明,孩子看得见、学得到,天长日久就会起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对别人的态度粗暴,行为失态,缺乏教养,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大可能的。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宝贝,妈妈给你买了新玩具,你要爱护呀,千万不能给别人玩。”“宝贝,你快上车,给妈妈抢个好座位。”在初中的一次迎新活动中,一位家长亲眼看见一名新生,拿着本《学生手册》对随行的母亲说:“宿舍里不许用家用电器的。”手中拎着个电水壶的母亲说:“不去管它,你用你的。”中国古代有一则故事,一个儿媳妇,虐待自己的公公,用一只破木碗给公公吃饭,一天她发现自己儿子手中拿着块木头又削又剜,她问儿子做什么用,儿子回答:“等你老了,给你吃饭用。”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有一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你要求孩子不吸烟,而自己每天吸烟不断;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搞歪门邪道,而家长时常打牌、赌钱、睡懒觉。长此下去,生活在这些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肯定是迟到的多、贪玩的多、上课走神的多,偷偷吸烟的也多。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折射。而家庭教育又不像学校教育那么系统和规范,家长的行为有意无意中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的言行不一,无论他(她)对孩子如何说教,也难使孩子心服口服,甚至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人生采取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身为家长必须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家长要求孩子相信的道理,自己首先应该相信;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家长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自己也不做。即使家长偶然疏忽做错了事,也要放下家长的面子,向孩子说明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有利于孩子辨别是非,知错必改和实事求是。如果说循循善诱,晓之以理是家庭教育基本方法的话,那么身教更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每个家长都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回答3:

家长与孩子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会建立起十分真挚深厚的感情,家长由此成为孩子心目中最易接受、最易模仿的人。
  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人们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为有直接联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折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的行为过程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首先是通过感觉,也就是直观表象来认识外界事物。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他们所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第一个榜样。许多子女的行为举止之所以像父母,与其说是遗传不如说是早期模仿的结果。道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行为规范,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家长对美丑、善恶、是非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为人诚恳,言行有礼貌、讲文明,孩子看得见、学得到,天长日久就会起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对别人的态度粗暴,行为失态,缺乏教养,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大可能的。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折射。而家庭教育又不像学校教育那么系统和规范,家长的行为有意无意中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的言行不一,无论他(她)对孩子如何说教,也难使孩子心服口服,甚至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人生采取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身为家长必须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家长要求孩子相信的道理,自己首先应该相信;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家长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自己也不做。即使家长偶然疏忽做错了事,也要放下家长的面子,向孩子说明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有利于孩子辨别是非,知错必改和实事求是。如果说循循善诱,晓之以理是家庭教育基本方法的话,那么身教更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每个家长都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