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婴儿的安全感

2025-01-06 13:32:1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新手妈妈养育宝宝700问

回答2:

心理学家把安全感称为人的心理免疫系统,良好的安全感是发展完整人格的基础。
人格状态平稳、性情温和、自信乐观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安全感良好的,而从容、自信、乐观也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相反,安全感差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常常充满戒备,不能正确评估自身的价值,一生的精力好像都在寻求外在的认同,因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也无法投入地发展自身能力...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不仅是因为隔代教育的不足,而是为人父母者必须要给孩子的保证。
在一个家庭角色健全和正常的环境成长是每一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能够跟爸妈一起生活,远比我们认为的其他物质方面的东西对孩子更重要,这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基础。很多从小把孩子扔给老人,等孩子大了却责怪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的家长,其实是不值得同情的,该被同情的反而是孩子...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有时就是日常的小动作在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坚持。

很多家长却是背道而驰,为了怕自己离开时孩子哭闹,就偷偷摸摸地消失,殊不知,孩子是最敏感的,平时比较依赖的看护人的离开,会让他感觉不安,而在他不知道看护人为什么消失、会消失多久的情况下,这种不安会加剧,时间长了会变成焦虑。从我们的经验看,从一开始出门就跟孩子讲清楚,并不会引起孩子大的哭闹,反而会让孩子对看护人的偶尔离开感觉释然。
无条件地爱孩子,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孩子高兴时大人都蜂拥而上地来逗弄,而孩子哭闹时一个比一个躲得远,留下来哄的那个也是一脸的不情愿,而且很容易就烦躁、行动粗鲁。
还有一些家长动不动就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你不如弟弟乖,爸爸要弟弟不要你了”,“你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些话都给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你爱别人胜过爱我,你爱听话的我而不是全部的我,你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
其实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害怕被关系抛弃的恐惧感到底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创伤。他们小小的脑袋瓜,还分不清这些话的真假,但是这些话会深深地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回答3:

0-1.5岁宝宝主要通过吮吸(吃奶),触摸等等肢体、皮肤、口腔上的接触来认识世界。10月怀胎的孕育相处和妈妈身上散发出熟悉的奶香味都是宝宝的最喜欢的。每当孩子(0-1.2岁)哭闹的时候,妈妈都应该及时作出反应。不需要担心孩子会养成坏习惯,因为孩子还太小,没有机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对孩子“及时反应“,会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安全感。小宝宝只有哭这一种表达方式,如果宝宝每次哭都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回应,会感觉失望?愤怒?无助?……0-1.5岁时期对孩子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应,同时给予充分的皮肤接触(拥抱、喂奶、抚触、妈妈温柔的说话等等),都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