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至少在那个时候还不会用兵,尤其是大兵团作战,非其所长。
战争论里说统帅不应当被蝇头小利所吸引,应当积极寻求主力决战。
诸葛亮恰恰被陇西小利吸引,放弃在街亭决战的机会。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子午谷奇谋非常险,对于不会用兵的人来说,根本不会考虑。
诸葛亮求稳,不喜冒险
只有消灭对方的战斗主力,占地的作用不大。只有消灭了魏国的有生力量才可以取得胜利。
就算成功,蜀国占领长安和凉州,此时蜀国的战略中心必将前移,进入长安,而单凭蜀军兵力是无法阻挡魏国精锐部队,疯狂进攻的。而放弃了西蜀的地理优势,如果无法守住长安,前有追兵,后有天险,蜀国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
子午谷奇谋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魏略》:“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比东方腥聚合。’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这个重点是直接攻占长安。
一个是《三国志·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个重点是攻占潼关。
第一个版本成功率不高,长安城高墙厚,仅凭偏师没可能短时间攻克,即使奇袭成功还是要与魏国援军打长时间的消耗战,运输困难的蜀国赢的几率也微乎其微,所以魏延提出这个计谋可能性不高。我个人倾向于第二个版本,以奇兵出子午谷快速奇袭潼关,再以潼关天险阻挡魏国援军,主力出斜谷攻占长安再分兵增援潼关和攻略关中。
而诸葛亮的计划是先取陇右,后视机会进取长安,逐步盘食的战略。
魏延和诸葛亮的计划各有优势,但都只有一次机会(诸葛亮除了第一次,后面几次出兵基本都没有赢的可能了),所以这里只说第一次北伐的情况。
当时的魏国关中的情况:由于蜀国多年未和魏国动兵,魏国的防守重点在吴国方向,当时关中魏军有1万,加上北部的郡兵合计2万左右。主将是驸马夏侯楙,从魏明帝听闻诸葛亮来攻立马就把主将换成了曹真的情况看,夏侯楙就是个镀金的,至少能力不强。从战争前期三郡迅速丢失的情况看,魏国的准备是不充分的,至少没料到诸葛亮这个时候出兵。
魏延计划的优劣:从魏国的主将、兵力、准备情况看,这个计划是有一定的成功率的,快速出子午谷,抢占潼关,以天险阻挡住魏国援军,后主力夺取关中,收益相当大,可以说一战拿下复兴汉室的基业。但不可控因素太多:1、夏侯楙虽说没表现出什么能力,但诸葛亮也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人,万一是个有能力的呢(要知道陆逊在夷陵之前也没有什么表现,还用来迷惑过关羽),有前车之鉴。2、几百年前韩信就用过这个招数建立的汉朝的基业,魏国难道就真的没有防备这个战术的方案吗。3、潼关虽在魏国腹地,兵不过千余,但怎么说也当时最难攻克的雄关之一。蜀军一出子午谷魏国肯定就知道,长安肯定会派人通知洛阳,路过的潼关肯定也会知道,从子午谷到潼关军队最快要急行军5天以上,从魏军发现到通知,潼关守军至少在蜀军到达前三天就会知道情况,而洛阳援军到潼关要6天,加上到洛阳报信和军队准备的时间,也就是说魏延如果不能在5天内攻破潼关就会全军覆没,期间还很有可能受到长安守军攻击。要知道以弱胜强只能有在对方大意的时候,机会只有一次,等后面魏国防御重心转移了,机会就更加渺茫了。所以诸葛亮不敢赌,这个计划需求对手大意和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诸葛亮计划的优劣:先说劣势,因为劣质知道的人很多,1、进度慢,给予魏国从容准备的时间太长。2、拿下陇右也改变不了蜀国的物资运输艰难、人口少的天然劣势。3、即使拿下陇右再进攻长安和准备完毕擅长平原开阔地作战的魏军胜算不大。也就是说这个计划很难短期内拿下关中。但这个计划还是有些优势的:1、陇右是形胜完固之地,南依秦岭与蜀汉接壤,西靠河西走廊,北临黄河,东据陇山。尤其是陇山,南接渭水,北近黄河,绵亘数百里,将陇右与关中隔断,适合于蜀军作战。2、如果获得陇右,那长安就无险可守,哪怕这次北伐就此而止,对于后面就可以想什么时候攻打长安就可以什么时候攻打。陇右是一个推进关中的完美前沿基地。3、陇右接壤西北各族,而蜀国一直跟羌族关系不错,又有西凉马氏做联系,能够得到支持。4、如果街亭不失,蜀国和魏国在陇右进行一次短期的大规模决战,蜀国还是很有胜算的。胜则乘势攻取长安,和或者进入消耗战则保守陇右,败也可以利用蜀国善山地战的特点退回汉中。5、想和魏国争夺天行没有马是不可能的,陇右盛产骏马,占领陇右一则可以获取骏马,组织训练骑兵,使蜀军战场灵活机动性大大提高,再无兵种克制之危。而且曹魏骑兵的骏马大多数都是从陇右获取,一旦蜀军占领陇右,那么曹魏的骑兵数量实力则会大大的削弱。
其实街亭一丢直接毁掉了诸葛亮的整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