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骨头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其中骨髓分为几种?

2025-02-02 06:09: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微观上主要是碳酸钙和磷酸钙,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宏观上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内外伴行有血管、神经。

有两种类型的骨髓: 红骨髓 (包括主要的造血组织)和黄骨髓 (附为主脂肪细胞 )。 红血细胞 , 血小板和最白血细胞的骨髓出现红色。 .这两种类型的骨髓含有大量血管和毛细血管。

回答2: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约占体重的4%-6%,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为红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大约从5岁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现脂肪组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即为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和黄骨髓约各占一半。红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端的骨松质中,造血功能活跃。黄骨髓内仅有少量的幼稚血细胞,故仍保持着造血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可转变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骨髓是一个动力器官,生后终身在持续变化,亦即有造血功能的红髓不断变为无造血功能但有造血潜力的黄髓,这叫骨髓转换。红、黄骨髓有不同的结构成分:

红骨髓:水40%、脂肪40%、蛋白质等20%、有丰富的血窦系统。

黄骨髓:水15%、脂肪80%、蛋白质等5%、血窦被毛细血管、小静脉及薄层静脉代替。

回答3:

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包括红骨髓和黄骨髓,其中红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儿及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从6岁起,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代替,变为黄骨髓,红骨髓仅保留于椎骨、肋骨、胸骨、髂骨和长骨骺端的骨松质内,当慢性失血过多或患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回答4:

主要有钙和水组成,其中骨髓分为两种!

回答5:

骨头由骨质,骨膜,骨髓和部分血管、淋巴管组成。骨髓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