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这一段四句话,三组对比。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对比。作者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既使得语言生动,显得情真意切,同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大风,这真是奇迹了。”第二句用伦敦冬天的多雾和济南冬天的天空晴朗无云对比。作者也是从自己的感受角度写的,为了避免用语重复,作者把“奇迹”换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隐含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进入天气的对比了,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晴”,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真”在这里是的确、实在、应该的意思。
整篇文章画龙点睛地说明济南的冬天的美,给读者以深该的印象。
《竹林深处人家》
主旨:本文忆述作者过往在江南乡下作客,看到茂密竹林的壮观,
体验到竹林深处人家朴素、勤劳的生活,抒发作者对竹乡的
怀念。
段落大意:
第一段:因在朋友家中吃到扁尖笋做的家常菜,引起在江南乡下作
客的回忆。
第二段:记叙在江南竹乡吃笋的往事。
第三段:描写远眺竹乡所见的景色。
第四段:描写深入竹海所见的景色。
第五段:描写登上较高的竹坞所见的景色。
第六段:描述从竹林上的炊烟,发现竹林深处有人家。
第七段:描述从竹林走到山村的经过及所见的景色。
第八段:描述山村的特色和竹乡人家的生活。
第九段:指出竹和竹笋丰收,是竹农辛勤劳动的成果。
第十段:由回忆到现在,抒发作者对江南竹乡的怀念。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段。文章一开始,即指出事情的
缘起,然后引出下文。
1.事情的缘起:
因朋友请吃饭,有扁尖笋做的家常菜,令作者回忆起过
往在江南乡下作客的情形,于是引起了下文。
2.回忆竹乡吃笋:
某年春天,作者在江南竹乡吃到当地人当作零食的盐扁
尖笋,喝到碧螺春茶,令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盐扁
尖笋新鲜,吃来咸中略带甜味,有一股鲜嫩的新笋气味。
他认为这种风味是江南竹乡所独有的,所以这次偶然在
朋友家吃到扁尖笋,便不期然回忆起在江南乡下作客的
情形。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段。作者在江南乡下作客,
除了扁尖笋外,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竹林。在这部分,
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描写江南的竹林。
1.远望竹林:
从远处望去,竹子之多,给人的印象是除了竹子,其它的植物都彷佛不存在。因为那里一连几座山头,从平地开始至山顶,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完全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也看不到,简直就是一个竹的海洋。而且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堆一浪,一直涌到很远的地方。
2.深入竹海:
他们沿着石子路深入竹海,看到两旁高大的竹林密不见底,把路的土空盖着,挡着猛烈的阳光,彷佛是杜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一样。而且竹的茂密,使人不能辨别方向,要不是有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了。
3.从高处竹坞所见:
他们穿过竹海,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这里可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到更远更高的地方。但举目四顾,全是竹子。尽管前面是一座接一座的山,但不可能看到山势的绵延和一点泥土,甚至连竹坞深处那里有通到山背后的缺口也看不到,因为这全给竹子遮盖了。
4.作者利用画家和护林员不同的反应,写竹林的茂盛:
a. 画家的反应:画家认为竹长得太密,完全找不出一点
层次,彷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
的,所以如果要画它,实在束手无策。
画家最善于找出景物的层次,但面对着
竹海,也显得束手无策,可见竹树茂密
的程度了。
b. 护林员的反应:护林员对竹林的茂密则极感满意,因
为竹树的茂密正意味着竹材和竹笋的丰收。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面对着自己辛劳的成果,自然满心喜悦。作者在这里除了写竹的茂盛外,还对他们辛勤予以衷心的赞颂。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包括第六、七、八、九段。这部分主要写作者
深入竹林,找寻竹林深处的人家,体味出村人家的生活。
这一部分的重点如下:
1.从竹林走到山村的经过:
a. 当作者心里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时,
却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的轻烟。那些像雾又像山岚的轻烟,就是竹林人家的炊烟。
b. 他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先前看到的炊
烟轻绕竹林,彷佛就在不远处,但他们越山涧,过
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
c. 后来他们逐渐听到鸡鸭一类家畜的叫声,知道山村迎
了。
d. 再后来又看见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他们发觉已经
踏在村庄的街道上了。
2.山村的特色:
a. 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
的笋干,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
b.竹乡的房子,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天
棚、板壁、地板、门窗都是竹制的。
c. 家中的用具和器皿,包括凳子、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兔笼、斗笠也是竹制的,甚至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穿的鞋子也是竹箬所制的。
3.山村人家的生活:
山村人家除了善于利用竹制成各种器具外,还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善于用泉水沏碧螺春茶,也流行用泉水和竹叶煎锅巴汤,使竹香混和饭焦的香味,他们还会煮新鲜的蚕豆鲜笋饭。对这种朴素的生活,作者非常欣羡,呼吸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4.山村人家的热情:
山村人家会热情地款待外地的朋友,而作者也受到这样热情的招待。主人从门外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干抓一大把来招待他们。用竹管从山涧接下来的自来水,煮滚后沏一杯碧螺春茶,茶里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这里独特的风味,加上主人家的热情款待,令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山村人家的勤劳:
作者从朋友的口中得知,那年的竹和竹笋丰收,因为在去年黄梅天他们就加以栽培,拔去野草,落肥多,加上雨水好,嫩笋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最好的养料,所以竹便长多了,而剥落下来的竹箬也多了,拾竹箬的姑娘就加倍忙碌。那片浩瀚的竹海,正是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而女孩子们的欢笑声不就是他们对自己辛勤的成果的欢欣吗?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十段。
作者到过竹林深处人家探访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
以后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当他回忆起竹林深处,好像立刻就闻到竹子散发出来的芳香,彷佛感觉到四国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技巧分析:1.倒叙法的运用:
文章一开始,即指出作者因为到明友家吃饭,有扁尖笋 做的菜式,引起他在江南乡下作客的回忆。作者随即忆述他在竹乡作客的情形,并详细描绘了竹乡美丽的景色和竹乡人家的生活情形。文章末段,作者又将思忆绾回到现在,抒发他对这段回忆的感受。他感到回忆起竹林深处,好像立刻就闻到竹子的芳香,彷佛四周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文章首尾两段是写现在,中间八段是回忆,前呼后应,结构严谨。
2.步移法的运用:
「步移法」是结合描写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的一种写作手法,即边走边看,依次描写看到的景物。文中描写竹乡,也是按照作者行走的次序而描写。文章先写从竹林外远望竹林的总体印象,次写深入竹海的情景,再写站在高处竹坞上所见的景色。后来又因为看见竹林上的炊烟而向竹林里的山村进发,再写沿途所见,最后写竹林深处的人家。景物按照作者行踪的次序出现,使文章显得层次分明。
3.于叙事中寄情:
作者在文中往往通过叙事寄托自己的情怀。
例:a.面对着茂密的竹林,他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因
为「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么?
当然是好事情。他是以竹林为家的护林员,是专
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虽是写护林员的心
情,却寄托了作者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赞颂。
b. 当他在竹林深处人家看到各种用竹制成的物品后,「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派和青春气息」,寄托了他对勤劳智慧的歌颂。
c. 他在竹林深处人家得到热情的款待,「就是在这家人家,主人从门外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干抓一大把来招待我们的」,寄托了他们对竹乡人家的热情好客、和善朴素的赞扬。
d. 那次到江南作客,令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芳香,彷佛感到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寄托了他对竹乡的朴素和宁静。
4.描写手法灵活:
a. 多角度描写:
远望:「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
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
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
桥流水都看不到,彷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
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
嫩绿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
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
的。」
近望:i.「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
盖着,此刻阳光猛烈,但是在这里走过丝毫
不感觉到,彷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
过。」
ii.「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
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
那一丛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的视
线已经发现另一条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登高了望:「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
一座接着一座山,但你不可能看到山势的
绵延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
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
b. 静态、动态描写:
i.静态描写:「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
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
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
ii.动态描写:「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
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
c. 直接、间接描写:
i.直接描写:作者运用直接描写手法,直接描写竹林
的茂密。
~「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
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
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
水都看不到……」
~「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
此刻阳光猛烈,但是在这里走过丝毫不感觉
到……」
ii.间接描写:作者运用间接描写手法,从人物的感受、
想象、态度等侧面反映竹林的茂密。
~「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
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
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的视线已经发现另
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味道。」借作者深入竹海,感受竹路的迂回曲折,
间接写出竹海的茂密。
~「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间
接写出竹林的旺盛。」
~「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
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
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彷佛整个大自然就
是竹林所构成。」借画家的感觉、反应,间接描写竹林的旺盛。
d. 感官描写法:
i.视觉:1)竹林的广阔:
「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
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
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
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彷佛全被竹的海洋
淹没了。」
2)竹林的深沉
「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
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
那一片嫩绿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
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
是非常深沉的。」
3)竹林的茂密:
「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
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但是在这里走过丝
毫不感觉到,彷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
过。」
4)竹林是个绿色世界:
「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
「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
个世界都是绿色……」
ii.听觉:「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
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音。」
iii.嗅觉:1)「用竹管从山涧接下来的自来水,从山上
的竹林里一直流到人家灶头的锅里……沏
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
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是充满了竹
的清香。」
2)「这里的人家流行用泉水和竹叶煎锅巴
汤。那种竹香加上饭焦香的气味实在是你
无法想象的美好。」
3)「新鲜的蚕豆鲜笋饭那种清香,那种乡土
气息,同样是你无法想象的。」
12 济南的冬天
课文说明
一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是个“宝地”,赞扬了济南独具一格的风貌。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二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文章紧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
第五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语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风貌。
二
文章较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比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先直接把雪说成是“白花”,顺势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无生命的雪、静止的松树都写活了。又如把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缓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感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还能动,目的是“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本来是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作者却用生花妙笔把它们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又如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拟人,不仅贴切,而且给人以美感。
三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好的写景散文总是景中有情,情与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写济南的冬景,却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在文字表达上,有时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一段,通过三个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二是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晒”一“睡”一“醒”,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感情。
四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风格。作者写济南是个宝地,是阳光下晒着的小城,写雪后的山,写独特的水,娓娓道来,不虚情,不矫饰。如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段话,把济南冬季水温适宜,绿萍、水藻之类水生植物长势良好的情况生动真切地描绘出来,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就好像拉家常似的,读起来琅琅上口,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同时,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比如同样是写雪,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则用“穿”,山腰上的则是“露”,既符合各自的特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特别是“卧”字的使用,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又巧妙地照应了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真的有一字传神之效。此外,文中还使用了不少儿化词语,如“缺着点口儿”,“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黄”,“被风儿吹动”,“天儿越晴”“在水里照个影儿”等,表现了北京口语的特色。
关于练习
一、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这一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从三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再写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写济南的水,写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意。
二、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三、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这一题主要训练学生精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美,理解美的所在。
这一段写雪后的小山,有很多准确生动的语句。如“看吧”一语,好像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紧跟着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四、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一题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由学生自由完成。
教学建议
一、这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朗读几遍,或者听朗读录音。朗读时注意下边的字词和思考题。
注音:济(jǐ)南 伦敦(dūn) 镶(xiāng) 宽敞(chǎng)
水藻(zǎo) 贮(zhù)蓄
解词: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思考题:
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你读了课文,是不是觉得济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说,是“暖和安适”的?为什么?
二、教学本文,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首先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大体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可结合练习二,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是怎样精心选词造句的。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仔细研读写雪后小山的一段,看看语言运用好在哪里。
三、结合课文,选取适当的例子,进一步讲讲比喻和拟人的知识。可以采用替换法,将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句改为一般的表达,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教学时可选用下边的例子:
第一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第二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第三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四、教学本文,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前一课学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可做些提示:写景的文章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绝不是东一个比喻,西一个拟人,或使用一些华丽的辞藻堆积而成的。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都做到了景与情的紧密结合,写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五、教学时,可预先将练习四的练笔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边学课文,边加深对这个写作特点的理解,同时,也可有意识地积累合适的材料,为最后完成短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现有《老舍文集》行世。
二、《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二、正确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1、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rú zhēn qióng kēng qiāng chè ài qiáo lián
濡湿 榛 树 穹 隆 铿 锵 清 澈 苦艾 荞麦 镰 刀
lán tái
贪婪 青苔
2、多音字:
轧: yà 倾轧、轧道机;gá 轧帐、轧朋友;zhá 轧钢。
苔: tái青苔; tāi舌苔。
3、掌握词义:
濡湿:潮湿。
穹隆: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
铿锵: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清澈:清而透明。
朦胧: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
三、朗读课文,思考
1、猎人是什么时候看到这些美景的?是些什么样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提示:表现时间的词语:“黎明的时候”、“在阳光底下”……“夜幕降临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
2、猎人的幸福是什么?
提示:猎人的幸福是自由自在、走进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
3、本文省略号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表示省略;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舒缓语气。
四、小结
风景到处都有,只要你有一颗美丽的心,你就能看见风儿从你身边悄悄经过,听见一朵朵花开怀大笑,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大自然的美。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自然之道
一天傍晚,在加拉巴哥群岛最南端的海岛上,我和7位旅行者由一位当地的年轻人做向导,沿着白色的沙滩前进。当时,我们正在寻找太平洋绿色海龟孵卵的巢穴。
小海龟孵出后可长至 330磅。它们大多在四五月份时出世,然后拼命地爬向大海,否则就会被空中的捕食者逮去做美餐。
黄昏时,如果年幼的海龟们准备逃走,就会先有一只小海龟钻出沙面来,作一番侦察,试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出来是否安全。
我恰好碰到了一个很大的、碗形的巢穴。一只小海龟正把它的灰色的脑袋伸出沙面约有半英寸。当我的伙伴们聚过来时,我们听到身后的灌木丛中发出瑟瑟的声响,只见一只反舌鸟飞了过来。
“别做声,注意看。”当那只反舌鸟移近小海龟的脑袋时,我们那位年轻的向导提醒说,“它马上就要进攻了。”
反舌鸟一步一步地走过巢穴的开口处,开始用嘴啄那小海色的脑袋,企图把它拖到沙滩上面来。
伙伴们一个个紧张得连呼吸声都加重了。“你们干吗无动于衷?”一个人喊道。
向导用手指压住自己的嘴唇,说:“这是自然之道。”
“我不能坐在这儿看着这种事情发生。”一位和善的洛杉矾人提出了抗议。
“你为什么不听他的?”我替那位向导辩护道,“我们不应该干预它们。”
“既然你们不干,那就看我的吧!”另一个人打算去帮助小海龟。
我们的 把那只反舌鸟给惊跑了。那位向导极不情愿地把小海龟从洞中拉了出来,帮助它向大海爬去。
然而,然后发生的一切使我们每个人都 了。不单单是那只获救的小海龟急急忙忙地奔向安全的大海,无数的幼龟由于收到一种错误的安全信号,都从巢穴中涌了出来,涉水向那高高的潮头奔去。
我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愚蠢透了。小海龟们不仅由于错误的信号而大量的涌出洞穴,而且它们这种疯狂地冲刺为时过早。黄昏时仍有余光,因此,它们无法躲避空中那些急不可耐的捕食者。
刹那间,空中就布满了惊喜万分的军舰鸟、海鹅和海鸥。一对秃鹰瞪大着眼睛降落在海滩上。越来越多的反舌鸟急切地追逐着它们那在海滩上拼命涉水爬行的“晚餐”。
“噢,上帝!”我听到身后一个人 的叫道,“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年轻的向导为了弥补这违背自己初衷的恶果,抓起一顶垒球帽,把小海龟装在帽子里,费力地走进海水里,将小海龟放掉,然后拼命地挥动手中的帽子,驱赶那一群接一群的海鸟。
屠杀以后,空中满是刽子手们饱餐后的庆贺声。那两只秃鹰静静地立在海滩上,希望能再逮住一只落伍的小海龟来作食物。
此时所能看到的只是潮水冲击着的空荡荡的白色沙滩。
大家垂头丧气的沿着沙滩缓缓而行。这帮过于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时变得_ _了。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
(迈克尔·布卢门撒尔文费希译)
l. 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A. 惊呆 B. 沉默 C. 争吵 D. 懊悔
2. 小海角为什么“把它的灰色的脑袋伸出沙面”?用括号在文中画出对这一现象作出完整解释的一句话。
3. 作者在描写“年轻的向导为了弥补这违背自己初衷的恶果”时,恰当的使用了六个表示动作的词,它们是 、 、 、 、 和 。
4. 文中所指的“空中的捕食者”是__ __、_ __、_ __、____和_____五种鸟。
5. 小海龟出世后为什么“拼命”地爬向大海?选择用肯定句式进行准确概括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小海龟生活在海里,出世后必然回归大海。
B. 沙滩不是小海龟生活的环境。
C. 小海龟不拼命逃跑“就会被空中的捕食者逮去做美餐”。
D. 小海龟为了在回归大海的途中逃避天敌的侵犯,求得生存。
6. 文中“对小海龟的屠杀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修辞方法:
表达作用:
7. 文中加点词语“费力”、“拼命”用得好,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
8. 阅读本文最后一句话:“这肃静也许包含着一种沉思”。 这些人“沉思”的是什么?根据文章中心,选择理解最准确、深刻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如果我们不惊跑那只反舌鸟,就不会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情了,是我们杀害了这些可爱的小海龟。
B. 这位向导把小海龟从洞中拉出来,实际上是帮助海鸟把更多的小海龟引出巢穴,导致了这场悲剧。
C. 做事情要三思而行,鲁莽相助,往往适得其反。
D. 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背它,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于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天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青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芳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1. 第②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之图?
2. 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3. 根据文中第③段的意思,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再写出一例。
4. 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两种,并举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答案】
(一)《自然之道》
1. C、A、D、B
2. 黄昏时,如果年幼的海龟们准备逃走,就会先有一只小海龟钻出沙面来,作一番侦察,试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出来是否安全
3. 抓、装、走、放、挥动、驱赶
4. 反舌鸟、军舰鸟、海鹅、海鸥、秃鹰
5. D
6.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这些海鸟进攻小海龟时的凶猛残忍,以及大批小海龟出世不久就被吃掉的悲惨命运。
7. “费力”修饰“走”,“拼命”修饰“挥动”,有艰难,竭尽全力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轻的向导为了保护小海龟、弥补恶果所做的最大努力。
8. D
(二)
1. 田野春意图、河畔春意图、天空春意图、果园春意图
2. 末句
3. 略
4. 排比、比喻;举例略。
5.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济南的冬天 文/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冰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雪小。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小雪多妙!再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等句子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雪小的特点。
2,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如“害羞”“顶着一髻儿白花”等,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
4,你看,那两个“卧”字是不是有一点闲情逸致,精雅得就像是水墨画。
5,很简单:大部分时候是温晴的,但也有下雪的时候啊。
6,不能,因为“没有风声”说明风小,不是没有风,若去掉了,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7,用“卧”字显示出济南小山的秀气。与上文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形成了对应。
中心思想是赞美济南之美,有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第2段的第一句是过渡句。
给课文定3个小标题,1:第2段为阳光朗照下的山。2:薄雪覆盖下的山。3:城外远山。
课后的练习题二是:都是拟人,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写出暖和安适的特点。第2句是写出他们的装样情态,仿佛是活物。第3句是使水富有灵气,写绿的精神。
课文是总分总的形式。
请不要复制本文,辛苦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