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康熙皇帝的儿子,为什么有的是“胤”字辈(如雍正皇帝),而有的又是“允”字辈(如十四阿哥)呢?

2025-02-02 06:43: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康熙当政时期都叫“胤”,改成“允”是在四爷当皇帝以后,中国古代有名字避讳一说,也就是跟当时皇帝名字里有任何一个字一样的话,就得改。四爷兄弟几个都是“胤”字开头,所以在他当政以后都改了,比如十三爷就从“胤祥”改成“允祥”

回答2:

其实康熙的儿子中,有「承」、「保」、「长」做开头的,但都出生没多久就死了,康熙二十年以後,康熙所生得诸皇子都以「胤」为开头,看会不会比较吉利,似乎真的大部分的皇子都有活下来,所以在这之後的皇子都以胤为开头,雍正胤禛即位後,命康熙诸皇子都要避其名讳,一律改「胤」为「允」,里面只有皇十三子允祥在死後才破例被雍正改回原名胤祥。

回答3:

雍正的兄弟在雍正继位以前也都叫胤什么,胤禛,胤祉,胤禵之类的,雍正继位之后因为他成了皇上,他的名字里的字就不能随便用了,必须避讳,所以只有雍正可以用胤字,叫胤禛,其他人名字里的胤字就都必须改掉,改为允字。

回答4:

都是“胤”字辈啊,只是后来雍正登基后,为避他的讳,其余兄弟才被改为“允”字辈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古代都有啊。

回答5:

因为古代百姓的名字和皇帝的名字是不能有字一样的,而皇帝的兄弟也一样,所以后来雍正帝登基后,他的兄弟为了避讳所以都改成允字辈的。
嘉庆帝为了方便,省得兄弟都改字,所以就将自己的永字改为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