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痰蒙清窍,痰火扰神。
治法及方药:清火涤痰,平肝安神,礞石滚痰丸加减。常用药:青礞石、黄芩、制大黄、沉香末、菖蒲、郁金、陈皮、半夏、钩藤、天竺黄、竹沥水。头沉重、易困倦加温胆宁神之温胆汤调服。
以上是我个人建议。
黄连温胆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在治疗诸多情志异常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辅以辨证加减调治各类相关疾病。结果 通过对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癫痫、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6.53%。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黄连温胆汤疗效观察
黄连温胆汤是以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为基础逐渐演变发展而来,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于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癫痫等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60例,采集时间为1996年3月~2003年3月。其中更年期综合征102例,神经官能症98例,美尼尔氏综合征46例,精神分裂症8例,癫痫4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2例。女156例,男10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方组成 黄连、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竹茹、枳壳、丹参、郁金、菖蒲、酸枣仁等。
1.2.2 加减方法 气虚体弱加党参、黄芪;湿滞纳差加砂仁、内金;肝阳上亢加龙骨、牡蛎;气滞便干易枳壳为枳实。
1.2.3 服用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煎2次,共取汁400ml和匀,平均分两次早晚服用,10天为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1年内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黄连温胆汤的临床疗效 例
2 典型病例
2.1 神经官能症 患者,女,42岁,干部,2001年4月初诊。患者于入院前1年因单位某事件受精神刺激,自此出现心悸、失眠、头晕,尤以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依赖“安定”方能入睡,且用量由每晚5mg增至15mg。精神忧郁,食纳欠佳,月经紊乱。查舌质淡,苔白腻,眼眶周围黑晕。证属气机郁滞,痰火内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予谷维素40mg,口服,1日3次,中药仍投以黄连温胆汤,10剂后,自诉睡眠已明显改善,安定减至每晚7.5mg,月经来潮。嘱其停用安定,继续服药观察1周,睡眠基本正常,遂告出院。
2.2 精神分裂症 患者,女,12岁,学生,1998年2月19日初诊,患者1月前因不慎从二楼坠下致骨盆骨折,此后出现神志混乱,不避亲疏,笑骂无常,打人毁物,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来我科就诊时患者面红亢奋,言语错乱,由家人扶持。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证属惊恐伤神、气机逆乱,痰火内生、清窍受蒙所致。治以祛痰开窍、解郁化痰。方选黄连温胆汤,守方治疗6剂,神志已清,惟感倦怠乏力,食欲欠佳。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无力。知是邪气将尽,正气受损,前方加入党参、黄芪等补气药以善后,再5剂后患者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
2.3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患者,男,62岁,2001年10月就诊。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已3年,入院时表现为言语含混不清、无故嬉笑、反应迟钝、肢体运动迟滞、不能自主进食,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小滑数。本例入院时辨证属肝胆气郁化火、上扰清空、瘀血阻络。因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余年,我们在应用西药平稳降压的同时,以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其中丹参用量增至30g。用药8剂后,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表情自主,可缓慢正确对答,舌苔转为薄白。再4剂中加入胆南星15g,枳壳易为枳实,服后自觉神情气爽,行动自如,可自主进食,生活基本自理。继续调服6剂,随访至今再未复发。
3 讨论
本方所治诸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特点:情志因素,故在临床上多见情志异常的表现。《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分析病机:其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张介宾《类经》曾指出:“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怒动于心则肝应。”情志活动是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肝气郁滞不畅,疏泄不及,导致血瘀。“血者,神气也”。血瘀反过来又可导致神志的改变。其二,异常情志活动所致的肝郁气滞,影响脾胃运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蒙清窍,可致瘀阻络脉,痰瘀互结,则发生脑血管病变。黄连温胆汤是由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演绎而来,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壳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郁金、菖蒲开窍醒神,黄连泻心火,酸枣仁养心安神。诸药配伍,辅以加减法,更显本方灵活精巧。从现代药理分析,黄连可直接扩张血管;郁金可减轻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陈皮、茯苓可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对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枣仁、丹参、茯苓、菖蒲均具镇静安神之功。诸药相配,与现代医学中治疗上述疾病的几条基本原则———扩冠、改善微循环、镇静安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提示本方在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潜在的可行性、优越性。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积累病例和临床的观察与探索。值得提出的是:在治疗与情志相关的疾病时,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不可有所偏废,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心理治疗居 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必须了解、掌握患者的特殊心理进行疏导,使其心境平和愉快,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737100甘肃金昌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医院中西医科
百合病的人脉为微数,其人有时厌食,但有好吃的又可吃下,口苦,表情沮丧,默默然,抑郁寡欢,有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自己明白,但行为反常,好象有神灵做怪,虚虚实实,自己知道后悔,身体没有什么器质性的改变.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说的是百合病均与热病有关,有原发原因,主要为情志不舒化火,继发性原因主要是阴虚内热引起,病人精神恍惚,有的还会有咽喉痛和吐血的情况,金匣之方治此病,其实都脱不开滋阴清热和养心安神,但要随证施治,具体可有内治如百合地黄汤和百合知母汤,以养肾水,益心阳,清心之血热.实际配方时,可从加减,如楼上所例方.外治用百合洗方.
在西医中,此为神经官能症,可结合西药治,但无论中西医,主要还是要求病人自己能调整好状态.可见心理上的治疗,对其人开导疏通,尤其是要注意病人人格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