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大正主编的《新疆史鉴》介绍,汉代以前及西汉时期,人们称在新疆的汉人为“秦人”,古代印度把古代中国称为“秦尼”“支那”,这是“秦”的音转。从新疆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有不少内地居民来到新疆。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开始在天山以南的轮台、尉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戍边官吏、屯田士卒、商人和家属等人大批来到新疆,汉人逐步形成遍布新疆各地的大分散和各个屯田点小集中相结合的分布格局,这种格局延续到东汉和魏晋时期。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祖国内地战乱频繁,中原政权对新疆的统治逐渐弱化,但汉人在新疆的存在一直持续。不少内地汉人迁居河西走廊,又辗转进入新疆,他们和魏晋屯田士卒的后裔汇集于高昌(今吐鲁番),建立以汉人为主体的高昌王国。 5世纪末,金城(今兰州)人麴嘉被拥立为高昌王,这个麴氏高昌王国存在了140多年,曾是新疆地区最强大的政权。
维吾尔族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的某个或某些氏族,部落的后裔,更多的人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蒙古高原的丁寒人的后裔。在古代汉文史籍记载上,南北朝时称作“袁讫”是铁勒的一部分,隋朝时称为“韦讫”,唐朝前期称作“回讫”。公元788年,回讫首领派使臣朝见唐朝皇帝,请求将“回讫”更名为“回鹘”,意思是健壮灵巧,如同空中翱翔的大鹘鸟一样。
公元840年,回鹘汉国发生内乱,又遇上大雪灾,鲒嘠斯趁机发兵打败回鹘汗国,留在当地的回鹘人接受了鲒嘠斯人的统治,大部分回鹘人被迫撤出蒙古高原。离开蒙古高原的回鹘人中,一部分向南迁移到了汉人居住的地区,相当多的一部分向西迁往甘、凉和天山南北。回鹘人先前曾经到过那里,许多人一直留居在那里。这就极大地改变了西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构成。西迁的回鹘按最终居留之地可分成三部分,一是迁往甘肃河西的称“河西回鹘”,他们与当地融合而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二是迁至天山以南的高昌到龟兹一带的称“高昌回鹘”。三是迁往帕米尔高原以西(帕米尔称葱岭)的“葱岭回鹘”。这一时期,统治着西域大部分地区的是青藏高原的吐鲁蕃(今藏族)贵族。回鹘人同他们进行了一番艰苦的较量后,终于取而代之将西域的南部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随后,西域又出现了三个政权;一是以吐鲁番为中心的“高昌回鹘”,二是以和田为中心的“大宝于阗国”,三是以中亚八拉沙衮和新疆喀什物中心的“喀喇汗朝”……历史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原先西域的农耕民族从历史的记载中失去了踪影,而从蒙古高原西迁的回鹘却由游牧民族很快地变成农耕民族,并且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他们的观点有一个严重的漏洞,他们自称是突厥系后裔,但唐宋时期突厥的一个分支裕固族现在是典型的亚洲人,(高原黄种人,脸上有明显的红儿团)若接受这个现实,他们又面临这一个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