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加热物质,有两个方面:
涡流加热
这个就是金属导体在交变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产生涡流加热。 这个在电磁炉的真正工作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如果是此理论,哪么理论上任何金属锅具都是可以的。
铁磁性材料在磁场中的高速转动
在电磁炉产生的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中,铁磁性材料中的磁畴在交变磁场随外磁场的变化高速转动。热的本质也是微观粒子的高速运动,高速转动必然产生大量热,这就解释为什么要用铁磁性材料。其它材料在磁场中不能随外磁场改变而变化,交变磁场不能产生加热作用。理论上,用任何铁磁性材料都是可以的(例如各类软磁材料,可以做个实验)。
考虑在实际电磁炉的工作要求,铁磁类锅具是最好的。
铜制锅上产生电流只能流过很短的路径,所以跟本不可能在锅上产生所需要的热量。铁锅会被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所磁化后,整个铁锅会带有磁性,这时产感应电流,而这个电流的路径也很短,但又通过电磁感应这个电流又产生磁场,如此循环则热量就多了。
我觉得这个电阻不是你说的越小越好,因为要遵循能量守恒,如果电阻太小,势必给电磁发生电路带来很大负担,这样容易过流,从而损坏元件,所以要控制磁阻在一定范围内
就像家里的灯泡,如果电阻太小,势必烧坏东西。《个人理解,希望没误导你》
电磁炉采用了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它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感线传到含铁质锅的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强大的小涡流,使锅本身自行迅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锅内的食物。
互感产生涡流是通过磁场互感的,一般先用铁质或钢,如变压器。至于你所说的铝,铜等金属是导电不导磁的。
金属原子结构物质大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在原子内部,电子不停地自转,并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数物质中,电子运动的方向各不相同、杂乱无章,磁效应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数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呈现磁性。 铁、钴、镍或铁氧体等铁磁类物质有所不同,它内部的电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围内自发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自发磁化区,这种自发磁化区就叫磁畴。铁磁类物质磁化后,内部的磁畴整整齐齐、方向一致地排列起来,使磁性加强,就构成磁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