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文综学习和复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传授你这两科我当年考状元时独创的心得,觉得好用就给个悬赏。
历史最简单,(树状图时间轴记忆法)白纸本从第一页中间一道至上而下的竖线,两侧树干状按时间顺序把那一年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简明的记下,世界史、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根据你个人的方法整理几小册的树状图,拿着这个硬件会以图文的方式加深你的记忆,然后你的选择和大题有了这个硬件的支持才能添枝加叶,然后回到课本,把重点解析和你做过的大题结合老师讲的重点整理出自己做大题的一套方法,为什么一旦出现XX类的问题,总是以XX方式回答,跟政治差不多,找窍门,懂出题者的意思就能提高成绩。
地理比较难,(图文记忆法)白纸本,必须把老师给你讲过的所有笔记结合教材和辅导题重新整理出自己的一套东西,并非别人灌输给你抄下来的东西,比如讲东欧,那么尽可能的把东欧的版图画出来,然后写出重点,在地图上表面考点内容,比如气候,那么尽可能画出你自己能理解好的参数表,就是无论什么知识点你都给他图形化,地理离不开图,如果地理想拿高分,你按我说的做,最终做到比如我问你几大渔场有什么,你说出来然后脑子马上闪现出北海渔场周围有什么,哪些国家,什么比利牛斯高加索,哪些河流矿产,气候类型,重点城市,然后北海道渔场又有什么国家,洋流,气候版图地貌如何,秘鲁渔场又流经什么洋流临近哪些国家安第斯山脉又是怎么回事……最终我只问你一个渔场你的脑子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地图,那么无论出题者千变万化任何考点你脑子都有,细的东西都在你自己整理的图文笔记里,那么你离高分就不远了,我当年就做到了,祝你高考顺利,成功提高自己,手打独门学习法不容易,希望能采纳我的心血。
1)平常的考试每次都是难得的解决发现自己学习盲点的机会,那地方薄弱,就重点训练那地方,考试完了,成绩排名就让他见鬼去吧。
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堂认真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紧跟老师的步伐。不要自己另搞一套。要知道,老师毕竟是走过来的人,有丰富的经验。不要舍本求源
要听老师的话,高质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千万不要厌恶老师,和老师对着干。要学会包容老师,就是老师出点错也很正常。不要全盘否定。
3)买个笔记本,专门收集错题。并坚持一个月回顾一遍错题。
4)不要扣的太细,以题目会做为度。
5)以题目带知识点,这是一条捷径。
6)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就说历史和地理哦
首先要找到你的弱项是什么,历史是哪本书错的比较多,地理是哪个板块不会
其次开始针对性的训练
历史,不要一页一页的复习了,比较慢,
_迅速的把你不会的教材或笔记部分过一遍,然后再看一遍,[求频率]不求仔细
要做到[多看],反复看
精看对于100多天的复习来说,费时而且有考点主次不分的风险,不主张
可以买买历史的一些辅导书,总复习的话,真题肯定要做拉,但是不要选杂了,一本足矣,推荐5.3
地理的话,靠自己总结
我地图有时候记不准,就用记号笔把不记得的地理要素在地图册上划下来
比如说,里海的经纬度,哪个岛哪个海域的形状,都可以用亮度颜色来刺激你记下笔记不要保持的干干净净,我曾经看过一个调查,人们的色彩敏感度还不错,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好.
我地理总复习用的也是5.3,把上面的题目全部做了一遍,要做到你看到题目,5分钟内反应出来思路,说明你掌握了
文综要练好速度,写字的速度,对题目的反应速度
好吧~不懂的再问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理复习一般分成三轮,时间主要放在第一、第二轮。其中第二轮复习一般从4月初到5月中旬,其任务是查缺补漏。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注重地理学科内主干知识的综合复习,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1.利用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复习过程中要打破教材的界限,把散落在各章节的同类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将知识重新整合。根据这一原则,教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如下专题:1.地图知识和地理图表的应用;2.宇宙和地球;3.大气;4.海洋和陆地水;5.地质和地貌;6.生物、土壤和自然带;7.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8.农业生产;9.工业生产;10.交通、通讯和商业;11.聚落;12.人口与环境;13.文化和旅游;14.世界政治经济;15.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中通过专题进行知识纵向梳理,再辅助以主线串联,类比区分等方法横向联系使地理知识系统化。2.重视图的复习和运用,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读图析图能力的高低与地理学科得分高低有很大的相关性。目前地理图表大体上可以分成地理分布图,原理模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经纬网图和表格,要求考生能做到图表的相互转换,一图多用,图文转换。
3.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将所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综合能力。
当前牵涉到地理知识的热点很多,如我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五大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整,三农问题等。
4.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重视答题方法的训练。
后段复习大部分时间是考试做题训练,应精选能力含量大的题目,如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训练,切忌题海战术。
·合肥五中魏玉珠·政治
2000年至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特别注意控制和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二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三是处理好综合性试题主题与各学科主干知识之间的关系;四是反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这些对2004年的复习备考有很好的启迪。
(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综合能力测试突出能力目标,但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铺垫和基础。所以,政治学科应对高考,必须从学科内,从基础入手,以提高能力为目标。
第一,考生要通过复习,熟练掌握经济、哲学、政治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重在理解。
第二,考生要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切实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重在运用。
(二)拓宽视野,关注社会现实,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迎着热点出题是文科综合卷的基本特点,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中,扩大阅读面,涉猎有关社会、科技、生活方面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相关资料。
在复习中,考生必须注重将教材基本知识与重大时政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热点。
(三)以多元信息为素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也是对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一个重点内容,这就要求在复习中应该注意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信息资料,学习归纳提取各种不同特点信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提取有效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正确把握题型特点,掌握解题技巧文科综合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来说,首先要求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命题要求;其次要抓住中心,找准切入点;再次要多角度思维,多种方法并用;最后要回归教材,找出解答问题的“知识支点”。并且要求正确地科学地运用政治术语,答案要“分层分要点”,条理分明。
·合肥五中谭虹·
历史
高考历史命题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和评价。
复习时,首先要紧抓《考试大纲》,对于《考试大纲》未包括的教材内容略看,《考试大纲》中有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要及时补充,并认真掌握。比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屯田制和均田制、玄学、隋唐时期的宗教哲学与教育、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教育、明清时华侨与南洋的开发等,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应补充掌握。还有一些原先是教材的小字,《考试大纲》中也作为考查内容,像“三一八”惨案等。
其次,以教科书为主,重视基础知识。高考历史一般容易题占20%,中等难度题占50%,而难题只有20%。例如2002年文科试卷选择题16题,20题、21题,2003年17题、18题,都是较为简单的考题,高考的考查重点仍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教材,尤其是整理必修部分的知识点,尽量少钻研太难的题,基础差点的考生应考虑放弃难题,着重搞清难度中等甚至中等偏下的问题。忌过分强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忽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再次,注重整合知识的系统体系。在一份文科综合试卷中,包括了政、史、地三科知识,因而高考时更要注重对考生知识体系的考查。考生要注重专题复习。比如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此外,还要依据教材的目录,找出历史知识的脉络,把零碎的历史知识构建成互相联系的网络体系,并辅以一定量的复习题。忌过多进行跨学科交叉渗透,忽视构建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最后,注重培养审题能力。例如2002年文综卷的38题,问:比较清政府与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有些考生分别列出历史史实,但未能概括出清政府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差异。2003年文综卷40题,问: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这一题要求考生首先看清时间段,然后再依据反法西斯战争的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答题。因而平时训练中应注意对题目的审查,找出题目考查的方向,考查的重点,并选做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忌走马观花地看题,结果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