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环境下,企业“裁员图存”的做法是可理解的,但话又说回来,裁员是有尺度和章法的,不是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参照,而是以企业核心价值和行为准则为基准。
中国企业管理权威贾长松老师认为,企业裁员不应成为经济危机的“特产”,应当视之为正常情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种管理做法的力度较之以往可能更大些。
就像在外部正常的环境下,企业按照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标准考核员工,合格的留下、加薪甚至升职,不合格的则解聘或者解雇。按照这样的评判,一根准绳,员工对自己的去留相当清楚,对企业的做法也很理解、服气。这叫“裁员不裁心”,这是企业秉持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公道之心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员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力,也就是企业软实力。
按照贾老师的理论,真正的企业软实力不是凝固的,而是像水一样,能够随心遂意地流动起来,就是把“软”的灵魂——价值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中去,体现在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的认知认同认行(就是认真履行),体现在社会公众、顾客、相关利益者对企业行为和经营特色的良好评价。
“危机裁员”,其由头不完全是为了应对危机,也不完全是保全企业利润,只是危机给了企业一次重新认真审视反思自我的机会,哪些员工该留,哪些员工该走,仍然要按照自己不变的核心价值理念来评判,不同的是,危机环境下,企业暴露的问题比平常可能更多更明显,由此导致人员调整力度比平常更大更酷。
企业未来生存的核心是变与不变的统一,不变的是价值理念,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和不断整合提升的硬实力。商业模式对内是管理模式,对外是经营模式。将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统一起来的是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是我们俗称的“营盘”。
企业充满灵活性和包容性,就如同水性,既能因地制形又能汇聚江河。邓正红认为,不管什么情况下,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核心价值不能变,行为准则不能变,是非判断不能变,如果仅仅是因为经济危机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或危及企业的生存,不问青红皂白,动辄就拿员工开刀,那是相当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是企业自毁长城。
可以这么说,如果确实是因为员工的原因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解雇这样的员工完全应该,也是以儆效尤,彰显企业价值大法;如果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利润的下滑,那也是大势所趋,说得更深刻一点,是经营者无能所致,就是要裁员,应该说,经营者首当其冲,因为经营者是企业的第一责任人。
不管什么时候,裁员都不是企业所希望的,这应该是做负责任企业公民的基本道德操守。正如长松咨询贾长松老师所言,不以危机而裁员,并不代表危机环境下企业不能裁员,就是说,企业始终要保持自己的核心价值,哪怕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企业都不能丢了自我,要有那种“危机不可怕,只要价值真”对核心价值始终不渝的追求,这就是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所要阐明的“核心公转”。
同时,要将裁员作为企业价值执法的常态来看待,让员工明白裁员不是目的,而是鞭策他们与企业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不要动不动就拿“裁员”来威慑员工,弄得他们战战兢兢,没有一点放松的精神空间,也无法快快乐乐地工作。
要让员工知道,不管外部环境怎样,只要忠诚履职、敬业尽责,什么时候都可以在自己岗位充满愉悦和创造性地工作。
经济危机下要保利润么?保资金链好一点吧,裁员不是太好的选择,就像失血很难恢复。感觉在融资上多做文章比较好,等待市场将弱者洗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