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
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收100调
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收150调
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收206调
⑷《词律》[清]万树收825调,1670体
⑸《词谱》[清]王奕清等收826调,2306体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是唐宋时代的乐府诗。适应文化生活的需要,结合当时在音乐和诗歌上的发展而流行的词,它的前身是民间小调。例如:《舍麦子》,《挫磓子》等,可能是反映农民生活的;《渔父引》,《拔桌子》等,可能是反映渔民生活的;《破阵子》,《怨胡天》,《怨黄沙》是反映军人生活的。由此可见,词牌名的来历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到了后来,慢慢地就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了。
求采纳
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汉明帝刘庄(显宗)共有11女。永平三年(60年),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孙高密侯邓乾,并为其修建园林一座,名为沁园,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牌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为了方便填词,人们常把词牌收录成册。古代著名的词谱有钦定词谱、白香词谱、诗韵新编等。有了这些词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填词效率。
上述便是词牌的来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