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因素
巴西首都,现代化新兴城市,位于巴西高原上,南纬15°41′。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
成为一个城市的原因: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间,用三年多时间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来的新首都。城里不见古迹遗址,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但其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使这座新都蜚声世界。1987年12月7日,巴西利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成为众多璀璨辉煌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年轻的一个。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Brasilia)始建于1956年。当时,以发展主义著称的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力图带动内陆地区发展及加强对各州的控制,遂耗费巨资,仅用41个月的时间就把海拔1200米、一片荒凉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市。1960年4月21日新都落成时只有十几万居民,现在已变成一座近240万人口的大都市,这一天也被定为巴西利亚的市庆日。
优势:
巴西利亚在沿海地区,气候优良,适于贸易,地理位置重要
巴西利亚是当今世界最年轻而漂亮的首都,模式与澳大利亚的新都堪培拉相似,都是从沿海大城市迁都到内陆草原,都是围绕人工湖展开的城市,都是园林化的绿色城市,都是职能单一的政治中心。
巴西利亚人特别重视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和保护。政府明文规定,只许建设无污染的小工业,住宅不许建在办公区内,大商场只能建在商业区,公寓楼不得超过6层,湖滨只许建两层以下的别墅式住宅。这些规定,贯彻始终,从而保持了城市风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全市60%的面积是绿地,城南6千米长的人工防护林带,新都土地虽属红色沙壤,旱风季节里也不见沙尘飞扬的现象。城建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围裸露的空地必须有绿色覆盖方能验收。因此,建筑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树木已经出现在你面前。每个“方街”都由一条由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组成的绿化带环绕;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广场、建筑物门前、私人庭院,到处是花草树木。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园林。市政府有一支庞大的专业管理队伍,负责公共绿化的培植和浇灌,这方面的预算占市政开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开展全民植树活动,苗木由政府免费提供。
劣势:巴西利亚建成后,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争议一直存在。在巴西利亚街上的行人很少,最热闹的地方是公共汽车站。因城市尺度主要以车行尺度标准建立的。没有车,你就寸步难行,它似乎没有考虑太多人行的道路。由于过分强调功能分区,使得节假日里城市中的行政、商业、体育等功能区域过于冷清,城市给人感觉缺乏活力和生机,以至于巴西利亚的官员们和政治家们早期还试过一到周末便逃回里约热内卢或圣保罗度假。
如同同济大学张钦楠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巴西利亚的设计确实有些“好看不好用”。现代主义的城市设计与规划把人的活动需求过分简单化了。事实上,“功能分区”的理论在国际上许多城市的运用中极少出现“纯粹实现”的,然而正是这种“不纯粹”才使得城市规划得以生存下来。毕竟,在现有的成熟的城市模式中,功能分区只能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在某一个区域里可能某一项功能比较突出,但是往往必须兼顾其他功能(特别是有人居住),城市功能始终要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这就如同符合大众口味的香浓咖啡少不了加点伴侣和糖一般,总是需要些调和才能可口,否则过于生涩。
首先推政策因素,楼上说的都对,但是都没有抓住重点.最主要的因素是政治因素,巴西利亚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1956年才开始建设的,在3年多的时间里建成的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他的城市形状是飞机形,很经典的城市布局,布局合理,绿化超好,世界上人均绿化面积最大的城市.
政府建设巴西利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以为前首都里约热内卢城市膨胀,而且位于海边,国防地位不佳.而其是一个明显的经济中心.如果再一直把政治只能加上去,整个城市压力更大.而且人口太多,现在有1000多万了.
其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巴西北部的广大区域,里约热内卢在南面对北面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区缺少强有力的管理,
当然咯楼上说的气候啊地形也是考虑因素咯.因为必须有这些才能建成城市.如果是考试你都写上吧!但是第一个记得写政策因素,而且要记住,政策因素影响一个城市,巴西利亚是首位.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是巴西迁都后的首都,因为平原气候太热,在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生活更加舒适,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部,对整个国家的管理更加有利,巴西利亚地形平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