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理解叔本华的前辈帮忙

2024-12-13 17:51: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哲学用到思考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指引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上。
也算是助益个人成长,增添逸仙色彩——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
青。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有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
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

本质的界限,也就是意识的界限。例如毛虫,它的生活和本质都
限制在某一种植物上面,这样,它的意识就也不越出这个有限制的区域之外;
它固然能把这种植物与其他植物区别开来,但除此以外,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所以,这种有限的、但正由于其有限性而无错误的、可靠的意识,我们不称
它作意识;而把它称为本能。严格意义或本来意义下的意识,是同对无限者
的意识不可分割的;有限的意识不是意识;意识的本质特性,就是总括一切、
无限。无限者的意识,不外是对意识之无限性的意识。或者说,在无限者的
意识中,意识把自己的本质之无限性当作对象。
但是,人自己意识到的人的本质究竞是什么呢或者,在人里面形成类、
即形成本来的人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①就是理性、意志、心。一个完善
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
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
这就是作为人的人底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人之所以生存,就是为
了认识,为了爱,为了愿望。但是,理性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理性。爱的
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爱。意志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意志自由。我们为认识
而认识,我们为爱而爱,为愿望而愿望——愿望得到自由。真正的存在者,
是思维着的、爱着的、愿望着的存在者。只有为自己本身而存在着的东西,
才是真正的、完善的、属神的。而爱、理性、意志,就正是这样。在人里面
而又超乎个别的人之上的属神的三位一体,就是理性、爱和意志的统一。理
性(想像、幻想、表象、见解)、意志、爱或心,并不是人所具有的力量;因
为,没有了它们,人就等于乌有,只是凭借它们,他才成其为人,它们是给
既非他所具有、也非他所部革的他的本质奠定基础的要素,它们是鼓舞他、
规定他、统冶他的权力——是属神的、绝对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所不能违
抗的

回答2:

和认知(即理性)、情感一样,意志也是自我意识指向它的对象,是意识的意向性的体现形式之一。意志对应的这种指向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肯定。
认知(即理性)对对象的肯定,表现为在观念中建构这个对象,确认其为存在者。情感对对象的肯定,表现为持守其存在。意志高于认知,而低于情感。
认知过程中对对象的肯定,依据的是客观的理性逻辑的法则。相比之下,意志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依据自我而形成的。一个人立志要做一件事。他立这个志,最初的缘由可能是由于做成这件事会使他得到某种功利。但如果他始终局限于这功利,那就不能说做成这件事是他的意志,他真正在意的还是功利。只有当他把做这件事本身作为目标,不再在乎做成之后的功利,意志才真正产生。趋利避害是外界的客观法则,对于他的自我而言这是外在于他的,他选择不了这法则,法则不是他规定的。而意志则是他自己生出来的东西,属于他的自我的东西。意志的核心目标其实是自我,它借助于指向对象,指向他物这个过程来体现自我。对象在这里只不过是工具。所以意志的本质是自我肯定。
然而自我肯定本质上又有其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因为意志真正指向的是自我,而不是像情感那样,完全指向对象。我对我的肯定、“我和我的关系”,是无意义的,是空无内容的。所以唯意志论的最大代表尼采同时也是虚无主义的主要代表。纯粹的自我肯定,就像一个人抓着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拎起来的行为一样,头发上确实产生了力,但无法产生运动的结果。惟有情感,即我对其他对象的最纯粹的肯定,才有其真实的内容——我与对象的关系。

总之,从理性到意志再到情感是同一件事情的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体现在哲学史上,就是由康德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到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再到现代的海德格尔的生存哲学。
知识和技术是属于理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