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六八四)中进士,后升为右拾遗。而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有《陈子昂集》,事见《旧唐书》卷一九○中、《新唐书》卷一○七有传。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收录为沪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唐诗精华)第十三课。 被后人称为诗骨。
一、金华攻读 陈子昂,字伯玉 公元658年出生于射洪武东山下一个庶族地主家庭。他年轻时豪放任侠,十八岁始慨然立志,在金华山读书堂奋发攻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无不通晓。
二、武后召见 陈子昂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试,考中进士。适逢唐高宗病故,武则天临朝称制灵驾将西归。子昂上《谏灵驾入京书》武后奇其才,在金华殿亲自召见,尤加赞赏,并授予灵台正字的官职。陈子昂一时誉满东都,名扬天下。
三、海内文宗 陈子昂对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深恶痛绝,大力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歌应达到进步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他的《修竹篇序》就是扫荡形式主义颓风的檄文,是把唐诗引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峰的进军号。陈诗最有影响的是三十八首《感遇》诗和《登幽州台歌》。当时被誉之为“海内文宗”。
四、直言诤谏 陈子昂也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和政治才能的人,他怀着满腔的报国激情,不断地向武氏朝廷上书,大胆地陈诉自己的政见,大声疾呼人民的疾痛,痛诉酷吏,极谏淫刑;主张任贤,改革吏制;主张和强边尤,反对黩武。
五、随军北征 陈子昂二十八岁时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他怀着满腔报国热积极参加反抗异族侵略的斗争。在战争中,他目睹将士们浴血奋战,为士兵们的爱国精神所鼓舞,同时也深刻地了解到统治者不修边尤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边苦难。四战后他上书论西蕃边州安危事。
六、登幽州台 陈子昂三十八岁随武攸宜征契丹,以本官右拾遗参谋军务。在前锋覆灭,举军震恐的紧急关头,子昂挺身而出,请分万人为前驱,卫国破敌,但昏庸专横的武攸宜不但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反而将其贬为军曹。子昂报国无门,因登苏北楼,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七、归隐被害 陈子昂的政见往往与武氏统治集团相悖,而他的直言诤谏尤难为刚愎的武氏所容,在多次的碰壁和连续打击下,他丧失了对武周集团的最后一点希望和信心。四十岁时,他毅然回乡归隐了。公元699年,陈子昂被射洪县令段简罗织诬陷,惨死狱中,享年四十二岁,葬墓於独山上。
八、名垂千古 陈子昂是初唐的伟大诗人,是唐诗兴盛的奠基者,李白称他为“麟凤”,杜甫赞他为“雄才”,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永远为后世所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