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质不同:农村信用社是合作组织,全称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
2.股东和股权结构不同:农信社是社员所有,股东一般是个人,人数多,股权分散。村镇银行需要一家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其股东可以是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和个人。相比之下,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更加集中。
3.发展方向不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主要是纵向发展,即升级为农村商业银行,摆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帽子。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数量正在减少。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横向发展,即扩大银行数量。因此,村镇银行的数量越来越多。
当然,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也可能有交集。因为农村信用社升格为农村商业银行后,可以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因此,部分村镇银行可能会在农村信用社升级后发起设立。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8ea15ce36d3d5393687f2572887e950342ab0e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一是体制不同。农村信用社前几年经过股权改革成为股份合作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好像是我国特有的组织形式;而村镇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当局还称之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一。
二是股权结构不同。农村信用社是由社员入股,股东人数极多,股权分散,公司治理流于形式,股东权利不易体现;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银监会规定,必须由一家符合监管条件,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的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发起银行并控股,其他企业、自然人参股。
三是品牌知名度和风险管理水平不同。农村信用社历史悠久,百姓认知度较高,但历史包袱较重,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而村镇银行是最近5年左右才开始组建的新生事物,由于其主发起银行均是运作高效、管理经验成熟的商业银行,会得到其直接的业务指导和后台支持、人员培训等,且没有历史包袱,资产质量较高,可谓轻装前行。
四是服务效率不同。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为提高资产质量,控制风险,虽然多为区县一级法人,但多数地方都将信贷审批权限大幅上收,导致贷款审批效率不高;村镇银行由于其公司治理规范,股东能真正行使权力,能促进其科学健康发展。
村镇银行一般是由农村金融系统、只存不贷的邮储系统等开设。打个比方:某农村商业银行(也属于农村信用社的一种形式)在异地开设了一家村镇银行,那么这家村镇银行的控股权就在这个农村商业银行手里,但是村镇银行依然作为一级法人单位。
此外,村镇银行开办业务种类主要针对三农,相比较而言,业务种类比农信社少点。其他区别很小
村镇银行 农村信用社 两个不同的系统
农信社 农商行 农合行是一家 村镇银行一般情况下是一些私人老板 跟某个银行合资建立的银行 属于私人性质的 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在服务三农方面跟农信社有些共通点)
e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