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陶瓷是怎样发展的?

2025-02-02 10:00: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中商业市场的繁荣,是促进瓷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之一。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人口都有百万之众。东京有160多种商行,行户有6400多户,每一行又有专门的领导者,称为“行头”。有了这种专门汇兑机构——“便钱务”,大批的商店、酒楼、茶坊等都是陶瓷的销售和使用场所。宋代著名的商业城市还有成都、太原、广州、泉州、福州等。有的瓷窑集中地也是商业城镇和瓷器集散中心,如河南宋代窑址的碑记云:“尝就里人偶拾遗物,质诸《文献通考》而知,当有宋时窑场环设,商贾云集,号邑巨镇。”除城镇外,由于广大农村对陶瓷制品有广泛的需求,因此精制的陶瓷器具便成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同时,对高级陈设瓷器的需求,促进了瓷业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对陈设高级瓷器提出需求的皇帝、贵族、高官、巨贾,或掌握着发展生产大权的人不惜重金加以购买,是瓷业生产与技术高度发展的动力之一,现传世的为鉴赏家和收藏家盛赞的宋代名瓷,如钧窑、汝窑、民窑的产品,主要都是供陈设的观赏瓷器。

陶瓷的大量外销也是生产的动力之一。唐代瓷器外销量小,而宋代瓷器大量外销。外国考古发掘所见的宋代瓷器也远远超过唐代。如广州西村宋窑发现的遗物,多见于东南亚各国,国内出土反而很少,可见宋瓷外销之多。考古发掘也证明了宋代瓷业生产的兴旺发达。

陶瓷专家根据宋代名窑产品的工艺、造型、釉、色、饰纹等,将宋代瓷窑分为六大体系:北方的定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钧窑系、南方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同时,各窑之间的竞争也是宋窑发展的动力。竞争促进宋窑的工艺有许多革新与创造,这对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都有较大的作用。例如,宋代瓷窑多数采用“火照”检查烧制过程中炉内温度和气氛,以提高成品率。北宋中期由定窑创始的覆烧工艺,是一种垫圈组合匣钵,可以一次装烧多件碗类瓷器,能够充分利用炉内空间,扩大批量生产,降低威本。这一先进技术,后被其他瓷窑广泛采用。竞争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名瓷、名窑的诞生,同时优胜劣汰的规律,也使一代名窑——邢窑与越窑销声匿迹了。

元代陶瓷的发展

元代产量最大、名瓷最多的产品是南方的青白瓷。青白瓷的名窑有江西省的景德镇、乐平,福建省的政和、闵清,广东省的惠阳、中山等等。元代青白瓷的瓷胎采用瓷石加高岭“二元配方法”,胎中氧化铝含量增加,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变形减少。元代青白瓷较宋代青色加深,不如宋代清澈透明。体胎增厚变大,由宋代的轻巧挺拔变为元代的厚重饱满。但是元代青白瓷没有宋代精美,但器形增加了新品种,如扁形执壶、笔山等。除一般的装饰方法外,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增加了串珠纹,如1963年北京崇文区龙潭河元墓出土的青白釉玉春瓶,就是串珠纹装饰的典型。元代的名瓷有大都出土的青白釉笔山,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的“广寒宫”瓷枕,北京市昌平县出土的青白釉等等。

元代钧窑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仍生产传统的天蓝釉,月自釉和蓝釉红斑器。钧窑的窑址进一步扩展,河南省扩展为安阳、浚县、内乡等11个县,河北省有磁县,山西省扩展为浑源、介体等县。元代与宋代钧窑产品比较,元瓷胎质粗松、釉面多棕眼,光泽性差,釉色为天蓝,月白交融,以月白为主。钧窑元瓷没有宋瓷的奁、洗、尊等陈设品,也不见玫瑰紫和海棠红的釉色。在装饰手法上,宋元之间没有大的差异,元代创造的堆贴花纹为宋代所没有,内蒙古出土的堆花三足炉是较典型的作品。

元代龙泉窑在宋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兴盛。龙泉窑从耀州窑印菊花碗大窑、溪口向瓯江、松溪两岸扩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元代龙泉窑体系。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特点是器型高大,胎体重厚。大窑、竹口等遗址皆有大型瓷器出土,有高达1米的花瓶,口径60厘米的瓷盘,安仁口岭脚窑出土的口径42厘米的大碗。大器件的烧成是元代制瓷出土的新成就,元代新创的器型有高足杯,菱口盘、束颈碗等。釉色装饰出现了褐色点彩,纹饰采用画、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阴文印花是元代龙泉窑的主要装饰方法。龙泉窑的生产规模、烧窑技术的改进、瓷器品种的丰富等方面都有新的贡献。元代的重要瓷窑还有河北省磁州窑、河南省的郑县窑、山东省的霍县窑等等。

元代瓷器的显著特征是形大、胎厚、体重。造型多数为壶、罐、高足杯、瓶、盘等。以四系小口扁壶最具时代特征。不仅以前各代未见,而且以后各代也未见烧制,这种扁壶以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现釉里红瓷为多。僧帽壶和多棱壶是元代创新的壶式,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为藏、蒙等少数民族贮放奶液之盛器。

元代青花瓷的装饰特点是层次多,画面满,由于处理得当,仍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元瓷的装饰方法有刻、画、印、贴、堆、镂、绘等各种。元代青白瓷大型器具盛行印花装饰,红釉和蓝釉瓷上也有印花装饰,由于红、蓝釉厚薄不同的呈色效应,比白釉印花更富立体感。雕花即镂花,是一种新技法,具有浮雕的装饰效果。绘花是利用含钴、铜物质为着色剂,在胎上绘画饰纹,然后上釉烧成的釉下彩绘装饰。元青花瓷的花纹。分为主纹和辅纹,瓶、罐、壶的腹部为主纹,其他为辅纹,常见主纹饰植物有松、竹、梅、牡丹、莲、菊等,动物有龙、凤、鹤、鸳鸯、鹭鸶、麒麟等,辅纹有卷草、锦地、钱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