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选择基础学科专业。在兴趣不聚焦的本科阶段学习基础学科专业,为以后的再次选择奠定深厚的基础,留出更大空间的转换空间。考生可在大学四年期间找到兴趣点后,到研究生阶段再依兴趣做学科专业的选择。基础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比如本科学数学研究生考研考财会类专业也占优势,可以把考研数学三分数拉高,且财会类对数学也要求高,比如这样搭配数学+金融工程、数学+保险精算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受企业青睐。
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在基础教育领域,虽然有学生有一定的学科特长,但这样的学生比例是很低的。大量的学生是通过刷题来完成自己学业的。所以,在高中阶段,很多高中生其实并不知道的专业兴趣,或许有人会说,参加过很多学科竞赛的学生,可能对某一个学科是有兴趣的。未必。参加学科竞赛的目的不是由于对某一学科产生什么浓厚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学科竞赛的成绩,参加残酷的学科竞赛的训练,利用学科竞赛的成绩获得被某类重点大学录取的资格,或是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一旦真正进入大学,有一些学科竞赛获得者选择的往往不是他竞赛的学科,所以,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兴趣,很正常。但必须知道自己文科和理科的兴趣。有条件的,可以找相关机构测评一下,这个测评只是一个参考依据而已。各个学科全面发展,等到了大学后,回逐步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还是有很多机会转专业的。
使用排除法,把自己不能接受的职业或者大学的学科专业类别先除掉。例如不学医学类、不学理学类、不学农学类。再在可接受的职业或专业范围内选择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好感专业就相对容易了,再去看看专业开设哪些课程自己是否感兴趣,专业就业去哪些单位工作具体内容,顺便考查下工作环境自己是否适合等。
曾经毕业时我的老师说过一句话“如果现在你还不能找到自己喜欢什么,那你先去做,至少你能发现自己不喜欢什么”。这句话很有道理,兴趣随着人的成长可能一直是不断变动的,我想真正的跟自己兴趣有关的专业是很少,大多都是走着走着发现这个领域还不错,产生想要多一点了解的欲望。因此,没有兴趣就去培养兴趣,总有一天你也可以是一个发光的人。
这真的因人而异,如果你选的专业刚好是自己感兴趣,那么你未来求学的几年时间里会比其他人学习上多一些动力,自然也会表现突出一些,在幸运一点,你刚好把自己感兴趣的作为职业方向去努力,那就真的很值得。我就比较羡慕能把兴趣作为工作的人。然后还有的可能会考虑就业多一点在选专业时。不能说选专业单凭兴趣,还是需要各方因素综合考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