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境内)军中。
诸葛亮死后,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曾在他居住过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武侯祠堂,以示追念。自西晋以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来此凭吊,留下了一副副脍炙人口的名楹佳联。在这些楹联中有一些对联巧妙地将数字嵌入其中,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位于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别致。武侯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从这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上联嵌入了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对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雄伟,这里也有一副对联,是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此外,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有“武乡侯”诸葛亮的陵墓,当年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后就埋葬于此,这里的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可谓对诸葛亮一生盖棺论定了。该联曰: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违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坦诚认罪,传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较重的罪也必定会从轻以至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重罚以至杀戮,无论多麼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麼细的恶行,没有不贬抑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著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实职,对於虚伪造假的人不予录用。最後全国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和执法公平而且善于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劝戒明白(刑政虽峻而民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奇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作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副武侯祠的对联对诸葛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以说诸葛亮治蜀,为后世治理树立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历史丰碑。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富足似乎也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不是富足,而是公平正义得到伸张。这是诸葛亮的治理理念,也是他的治理功绩。后世好的治绩也只不过望其项背而已。现在台湾的马英九在讲:“国家的首要职责,不是发展经济,不是强大军事,而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不被淘汰,此为国之根本。”追求的也不过就是这个理念。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对诸葛亮进行了委婉的批评,说他穷兵黩武。
因为诸葛亮的强项是治国,类似萧何, 而非军事(无法如韩信)。他的军事水平很一般,六出祁山,一次未胜。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一副对联【写尽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还有就是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都非常有名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句是清人的评价,毛主席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