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小说中,狂人异乎常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狂人的怪异言行是彻底而纯粹的。狂人在日记中所叙述的环境缺乏写实性,却一语道破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本质。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鲁迅明写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
是真的狂人,鲁迅创作这篇文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在现实中接触过一个真的迫害狂患者,他的姨表兄阮久荪,狂人也是以此为原型。很多关于狂人的寄寓说和象征说其实都是不准确的。人们认为狂人不是狂人,很大程度上是不相信鲁迅会借真狂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人们习惯性认为警语只出自神秘或者非凡人物之口。
狂人的人格具有可以统一的二重性,他是一个具有进化论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真狂人。他有先进思想,高于当时的所谓正常人;他的迫害狂症又时庸众可以嘲笑他。狂人人格的二重性,警语狂言的二重性,其实都是鲁迅的艺术表达。
所以狂人就是一个患有迫害狂症的人。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并非真正的精神病患者,而是指主人公在日记中的自述部分所表现出的极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
主人公在日记中以“狂人”的口吻写作,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对家庭伦理的反思、对自我存在的困惑等种种内心矛盾和挣扎,这种“狂”并非真正的疯狂,而是指一种极端的、异常的情绪和行为,是对社会常规和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反叛。
因此,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并不是真正的狂人,而是一种象征,通过“狂人”这一角色,鲁迅传达了许多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性解放、自由思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