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学校从原四十五中南红楼迁址到操兵巷11号。随着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004年9月,寿春中学实现第二次起跳,迁入南国花园校区。2011年完成了一大步跳跃,建立了滨湖校区,校园环境设施也更加优越,并于2011年夏开设高中部。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邓小平理论及《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来规范办学行为,明确办学目标,端正办学态度,严格贯彻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校长吕道奎系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退休前是合肥市四十五中学校长,有独到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合肥市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望。
在吕道奎校长的带领下,办学几年来,寿春中学逐渐形成了以“教学思路领先一步、教学质量高人一筹”的办学理念,努力追求“让每一个孩子赢得主动创新的机会、获取实践发展的能力”,经过不断的努力,已形成“爱心、耐心、理智、宽容”的教风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学风。
学校共有260名教职工,其中省、市、区级教坛新星10人。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成果显著、热心教育事业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为使“寿春”成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之地,学校大胆实施“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优质优酬、拔尖重奖”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高智商劳动”的风气。使教师的知识资本和创造性劳动成为参与分配的重要内容,真正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的活力。
截止到2007年,我校共计培养出初中毕业生近5000人。历年来,毕业生的三项中考指标(即合肥一中、六中、八中达线比例,省级示范高中达线比例和普通高中达线比例)均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德育模式,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少年团校”、“学生干部学校”和“家长学校”等德育平台,形成育人网络;针对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实际,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同时,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开展了“自立其志,自力其行,自律其魂”的“三自”教育活动,试行“学生全员管理校园责任制”,从而培养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学生干部。学生的素质在自律中不断提高,在省、市各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为了回报社会,学校将以教育新体制为契机,以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竭尽全力,把寿春中学办成社会认可、家长满意的一流的学校,继续为政府分忧,为家长解愁,为学生成才导向,为教育改革探路,为社会稳定出力。
合肥寿春中学校长 吕道奎 同志
在姹紫嫣红的合肥教育这个百花园中,民办教育之花正竞相开放,其中开得最为艳丽的一朵奇葩便是寿春中学,她以令人瞩目的成绩闯出了民办教育的一方新天地。
1999年,合肥市有关部门要求公办初中停招择校生。一时间,由于招生名额的限制,原中市区45中等名校招生矛盾相当突出,他们确实很难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原中市区委、区政府和区教委的负责同志无奈之下想到一个办法,他们亲自出马动员正值退休年龄的45中校长吕道奎重新披挂上阵,利用其自身的治校经验和社会知名度兴办一所民办性质的初中,以缓解政府的压力,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并促成整个中市区民办学校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出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吕道奎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一重担。就这样,一所规范化管理、大众化收费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寿春中学正式挂牌诞生了。
从1999年到2007年,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寿春中学已经实现了二步跨越。创办之初,租用45中的一幢三层小楼,借“壳”(以45中之名)招收了四个教学班250多名学生。2001年9月,学校便迁至操兵巷11号(原操兵巷小学),即拥有了达4000平米的新旧两幢教学楼,并建起了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等较高档次的专用教室,招生也从“借壳”走向了“自主”,亮出了自己的牌子,那一年学校已有教学班32个,学生数达到了2200多人。这是第一步跨越。2005年9月,寿春中学实现了第二步跨越。搬入了位于夏店路西侧漂亮的新校区。新校区占地27亩多,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电教信息中心和铺有塑胶跑道的风雨操场。现代化的实验楼里装配有符合国家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图书室等也一应俱全。学校还建有校园局域网,并通过10兆宽带网直接连接因特网,为师生们踏上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捷径。到2011年9月,学校教学班已达99个,学生数超过了5000人,成为合肥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当前,寿春中学正孕育着力量,准备实现第三次跨越,在滨湖新区筹建一所新校……寿春中学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也是喜人的。她证实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心中装着百姓,装着学生,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