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扩展资料:
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很难翻译这首诗,杨柳应该指的是“杨笛”和“柳笛”,儿时,春天一到,西北的孩子都会把柳树枝皮做出柳笛,杨树枝的皮做成杨笛,杨笛声音低沉,柳笛声音欢快嘹亮,诗人在坚守边关,无法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盼望有一天春天到来,可以听到的柳笛和杨笛声音,虽然柳笛和杨笛是山野乐器,请羌笛不要抱怨诗人对柳笛和杨笛的期盼,因为柳笛和杨笛声音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这句话提现诗人在玉门关驻守边关的凄苦,盼望有一天春风也能降临玉门关,耳边响起春天里孩童们吹响“柳笛”和“杨笛”。。
说的是一首描绘春光曲子,《折杨柳》
是一种《折杨柳》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