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梅毒螺旋体因其透明不易染色,学名苍白螺旋体,长约7~8微米,有4~14个螺旋.它在体外不易生存,煮沸,干燥,肥皂水和一般消毒剂极易将其杀死.在40~42℃时经过1~2小时也可死亡.在-78℃保存数年还会具传染力.它在湿毛巾上能够活数小时,但如果加热至50℃时半小时即可丧失感染力.它也可感染一些哺乳动物.晚期梅毒已无传染性,过去以4年为界,现在多主张以2年为限.许多梅毒患者多年都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如果不加以治疗,他们仍有发生远期并发症的危险.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2-3周潜伏期,即发生皮肤损害(典型损害为硬下疳)这是一期梅毒.发生皮肤损害后机体产生抗体,从兔实验性梅毒的研究证明,梅毒初期的组织学特征是单核细胞侵润在感染的第6天,即有淋巴细胞浸润,此时梅毒螺旋体见于硬下疳中的上皮细胞间隙中,以及位于上皮细胞的内陷或吞噬体内,或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小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淋巴管和局部淋巴结中.由于免疫的作用使梅毒螺旋体迅速地从病灶中消除,在感染的第24天后,免疫荧光检测未发现梅毒螺旋体的存在螺旋体大部分被杀死,进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此即一期潜伏梅毒.现在应用基因诊断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近年来梅毒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性病。所报告的梅毒中,潜伏梅毒占多数,一、二期梅毒也较为常见,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也在增加。
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皮肤或黏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途径传染。获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传染源,95%以上是通过危险的或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染,少数通过接亲吻、输血、污染的衣物等传染。胎传梅毒由患梅毒的孕妇传染,如果一、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几率相当高。
1.传染源
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感染梅毒的人的皮损及其分泌物、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的头2年最具传染性,而在4年后性传播的传染性大为下降。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早期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危险性很大。
2.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占95%以上。感染梅毒的早期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一般认为感染后4年以上性接触的传染性十分微弱。
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儿。一般认为孕妇梅毒病期越早,对胎儿感染的机会越大。孕妇即使患有无症状的隐性梅毒还具有传染性。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可以分为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剂量必须足够,疗程必须规则,治疗后要追踪观察不洁性生活传播的.梅毒治疗应该注意,梅毒诊断必须明确,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应对传染源及性侣或性接触者同时进行检查和梅毒治疗治疗。
性传播
不健康的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