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必要,任何为教育而教育的课程,效果都并不理想。
孝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孝道,讲究以顺为孝,但是,现代文明和思想,更重视人的独立,倡导的是“感恩”,一个孝顺的人,首先要具有感恩之心,感恩长辈对自己的付出,懂得去回报,才能做到“孝”,而“顺”,是能够接纳和顺从长辈的思想和要求,让长辈能够满意。
“孝”的教育,重点在家庭,父母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一个对老人不孝顺的人,很难教育出孝顺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小目睹父母这样做,就会觉得这样的行为理所当然。
有个民间故事,讲一对夫妻不孝顺,嫌自己的老母亲老了没有用,有一天儿子把老母亲放到筐里背到山上,想扔到山里,结果孙子在后面也跟去了,往回走时,孙子把装奶奶的筐拿上,儿子说,筐不要了。孙子说,等你老了扔你的时候用。
父母体贴、照顾自己长辈,孩子以后自然也会这样做。
除了父母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绘本、看各种艺术作品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孝顺教育也应如此,在生活的点滴里,在一言一行里,让孩子学会感恩,而不是作为一门课程去灌输。
对于要对长辈孝顺,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比较认可的。不过,还没必要到专门开一门课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个人认为,真的需要教育,你的个人行为很重要,你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没有在进行这样的示范呢!如果你口头上对孩子说要孝顺长辈,而你自己缺对父母呵斥,平时也不尊重,也没想着怎么孝顺父母,那么你的教育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些是为了示范而示范个人也不赞同,比如在母亲节给妈妈洗个脚,布置作业一样去做。那样意义也不大。这样的行为你如果平时都在做的,那么孩子都会看样学样的。
平时就在对父母好的行为,孩子自然而然都看在眼里,他都会默默地学着做,比你教育十遍要好的多。而且,这些都深深刻在他大脑中。脑神经学上说,这和你言语说很多遍去刺激大脑神经的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想要孩子孝顺,那么家长自己先做好孝顺,孩子自然就会孝顺了。
我是育婴讲师徐芳老师,同名公众号,期待你的关注!觉得说得有道理,欢迎点赞哦!
你怎么看呢,欢迎来说说
对于孝顺的重要性,我是非常认同的;但是是否要因此而设置专门的课程,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身教不如言教”,说的是家长即便把道理讲给孩子听千百遍,但是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也不如耳濡目染的教育来得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家长有乱穿马路的习惯,不管马路对面亮的是红灯还是绿灯;只要他到了十字路口,就一定会直接走过去。如果在这样的家长身边长大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家长的这种行为;如果你再对他说“不能乱穿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话,也是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的。
因为他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可以不顾交通规则、随着自己心意穿马路的;单纯依靠讲道理的方式,是纠正不了他的这种行为模式的。
同样的道理,当然也适用在“孝顺父母”上;只要家长以身作则孝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对孩子根本就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孝顺父母的教育的。
如果和祖辈住在一起的话,那么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对待老人的言行:比如出门之前主动和老人告别,回家了主动和老人打招呼,有事不回家的时候跟老人打个电话告知一声,不用高声和老人说话等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
如果和祖辈不住在一起的话,父母可以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多带孩子去看看老人;既增进祖孙间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孝顺教育。
还可以在遇到各种节日的时候,比如重阳节、春节等,更不要忘记给老人一份礼物;不论金额大小,也是一种关心老人尊重老人的具体体现。孩子会把父母的这些行为看在眼里,同时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