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首先对老师也提出严谨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言立身教,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数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作,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误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目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由于学生具有模仿的意向,所以教师应注意用自身的榜样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最重要对学生提出严谨的要求。
在《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主题中提出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反映了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必然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工作中最集中的体现,是教育规划纲要贯穿始终的根本思想。因而,改革教育、发展教育、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升到战略高度,贯穿始终。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勇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注意循序渐进,既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看,自学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手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所以我提出“五会”。
1.会听讲。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老师讲的时候要认真听,特别是自己不太懂,有疑问的地方,要注意领会。暂时有困难可以先记下来放一放,待会儿再思考,如果要影响后面的学习,就赶快举手问老师。其次,其他学生讲的时候或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认真听,即使回答错了也要保持安静,等他说完再举手提出来。要让学生知道这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观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进行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思考。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也就是思维要跟上,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再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些老师特别是新老师,经常一抛出问题马上就叫学生回答,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只有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才有反映,而且效果也不定好,所以往往出现冷场的局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例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80÷4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80除以4得多少,但如果老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乘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除数是80,除数是4,商是多少?(2)把8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3)80里面包含多少个4?(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80,与其中一个因数是4.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5)从80里面每次减去4,可以减多少次?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会表达。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5.会做笔记。让学生听讲时要指导他们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如何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呢?我们也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步要求学生勤快,跟着教师全版面照抄,且要求书写工整,旨在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可以适当教他们一些速记技巧。第二步要学会标注,可用不同色彩,不同记号(如~~~,等)标出重点内容、典型例题、容易出错等等。第三步要求学生使用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加入一些思考题、补充题、趣味题或插图漫画等内容来丰富自己的笔记。能使笔记成为自我学习的重要途径和实现自我评价的精神乐园。必要时每学期可以安排几次笔记展览。
学生良好数学听课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有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使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可能。但要想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现实的,因为习惯的养成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但也不是说不可能,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也能很快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为自主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