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跑跳远如何量步点

请指导下
2024-10-31 10:09: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短、中程距离助跑起跳练习。短程距离约8步,中程距离约为12步。助跑距离的估量方法可以用走步数折算。

如:8步助跑跳远,助跑距离≈8(步)×2-2,量出后试跑1~2次,进行适当调整即可。此种练习,要求起跳快速,应有一定的腾起高度,尽量保持腾空步动作的时间。

扩展资料:

辅助练习:

1、在离起跳标志2米左右处设置一个高约60~80厘米的跳箱,学生起跳后,摆动腿落地跳箱上。

2、在沙坑边摆放一个低栏架(或拉一根高度约30~50厘米的横皮筋),短距离助跑后,起跳完成腾空步,摆动腿越过障碍物后下落沙坑并向前跑出。

3、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用头部触及前上方的悬挂物。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

此种练习首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确定自己全程助跑的距离。

做法是:

学生在跑道上做40~50米的冲刺跑,测量出每个人发挥出最大速度的那一段距离,找出每次冲刺跑时起跳脚落地的足印,经若干次练习,即可大致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全程助跑距离。

以此距离在跳远助跑道上进行助跑起跳练习,经适当调整后,全程助跑距离就可确定下来。用钢尺将此距离测量记录下来。以后便可按此距离进行全程助跑跳远。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应注意助跑起动的方式和姿势要保持固定。助跑要快速、放松,跑直线、稳定而有节奏,起跳时要做到摆(摆臂和摆腿)、蹬(起跳腿蹬伸)、挺(挺胸)、拔(拔腰)、顶(顶头)诸方面协调一致,用力集中。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谈谈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

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参考资料:

急行跳远-百度百科

回答2:

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走步法,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自己的便步走,助跑步数乘2减2等于走步数,如助跑8步:8ⅹ2-2=14步。若助跑步数超过10步时,则每多助跑一步增加走两步的距离,如助跑12步:(10ⅹ2-2)+2ⅹ2=22步。经过反复助跑进行调整,最后确定下来。

第二种:测量法,把自己要跑的步数告诉同伴,然后从起跑点向起跳区加速助跑;数步的同学站在起跳区附近一侧,数助跑人一侧(左或右)腿跑至起跳区附近落脚的步数,看清最后一步的准确落脚处,立即做出标记,最后将步数乘以2即是他的实际准确落脚处。经过几次练习调整好步点,确定起跳线。

第三种:节奏法,不同的学生,他的助跑速度及助跑距离不同。但是,不管怎样,都必须注重自己的助跑节奏,以便能发挥正常助跑速度,跳出水平。最后四步段不变,加速段因人而异。

第四种:区域法,在助跑道上划好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段为预跑段,第二个区域为加速段,第三个区域为最后四步段。预跑段的步幅可作高速区域,加速段和最后四步不能随意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跑速。

第五种:缩减法,踏跳不准时,不要单一地往后移起跑线,这样一来,不能避免踏过起跳线,因为学生存在怕踏过板或踏不到板的心理,所以最后踏小步或跨大步,同样会犯规。若采用缩减法,缩短自己预跑段的步幅,当踏上加速段的标志时,正常加速跑速段和最后四步段,效果要好得多。

扩展资料:

跳远助跑的加速方式: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加速,一种是逐渐加速。积极加速方式是从助胞一开始就跑得很积极。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这种加速方式能较早地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其特点是助跑开始几步的步长较短,步频较快,上体前倾也较大。这种助跑方式适合于绝对速度较快的运动员。

但因助跑动作紧张,起跳的准确性差,所以世界优秀运动员很少采用这种方法。逐渐加速方式一股是在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这种加速时间较长,加速过程比较均匀平稳。因此,跑的动作比较轻松、自然。起跳的准确性较好,每次试跳成绩也较稳定。刘易斯、鲍威尔等优秀运动员大部采用这种方式。

回答3:

1、测量法:先把自己要跑的步数告诉同伴,然后从起跑点向起跳区加速助跑;数步的同学站在起跳区附近一侧,数助跑人一侧(左或右)腿跑至起跳区附近落脚的步数,看清最后一步的准确落脚处,立即做出标记,最后将步数乘以2即是他的实际准确落脚处。经过几次练习调整好步点,确定起跳线。

2、节奏法:不同的人的助跑速度及助跑距离不同。但是,不管怎样,都必须注重自己的助跑节奏,以便能发挥正常助跑速度,跳出水平。最后四步段不变,加速段因人而异。

3、区域法:在助跑道上划好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段为预跑段,第二个区域为加速段,第三个区域为最后四步段。预跑段的步幅可作高速区域,加速段和最后四步不能随意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跑速。

4、缩减法:踏跳不准时,不要单一地往后移起跑线,这样一来,不能避免踏过起跳线,因为存在怕踏过板或踏不到板的心理,所以最后踏小步或跨大步,同样会犯规。若采用缩减法,缩短自己预跑段的步幅,当踏上加速段的标志时,正常加速跑速段和最后四步段,效果要好得多。

扩展资料

助跑(zhùpǎo,run-up)田赛项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跳跃和投掷动作前的辅助动作,如跳高、跳远、投掷标枪等,在跳、投等开始前先跑一段,这种动作叫助跑。

助跑在球类运动中也常常采用,如排球运动中的发球;足球运动中的罚点球、任意球、发界外球等,通过跑动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 发挥出最佳竞技状态。

在跳跃项目中,经助跑可获得水平速度,并为起跳获得垂直速度创造条件;在投掷项目中,可使投掷者和器械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发挥最大力量和出手速度创造有利条件。

以跳远为例,助跑对跳远的影响包括:决定跳远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是腾起初速度,而腾起初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助跑速度的快慢。因此,为了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跳得更远,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助跑速度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助跑

回答4:

1、走步法: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自己的便步走,助跑步数乘2减2等于走步数,若助跑步数超过10步时,则每多助跑一步增加走两步的距离。经过反复助跑进行调整,最后确定下来。

2、测量法:先把自己要跑的步数告诉同伴,然后从起跑点向起跳区加速助跑;数步的同学站在起跳区附近一侧,数助跑人一侧(左或右)腿跑至起跳区附近落脚的步数,看清最后一步的准确落脚处,立即做出标记,最后将步数乘以2即是他的实际准确落脚处。经过几次练习调整好步点,确定起跳线。

3、节奏法:不同的学生,他的助跑速度及助跑距离不同。但是,不管怎样,都必须注重自己的助跑节奏,以便能发挥正常助跑速度,跳出水平。最后四步段不变,加速段因人而异。

4、区域法:在助跑道上划好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段为预跑段,第二个区域为加速段,第三个区域为最后四步段。预跑段的步幅可作高速区域,加速段和最后四步不能随意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跑速。

5、缩减法:踏跳不准时,不要单一地往后移起跑线,这样一来,不能避免踏过起跳线,因为学生存在怕踏过板或踏不到板的心理,所以最后踏小步或跨大步,同样会犯规。若采用缩减法,缩短自己预跑段的步幅,当踏上加速段的标志时,正常加速跑速段和最后四步段,效果要好得多。

扩展资料:

辅助练习:

1、在离起跳标志2米左右处设置一个高约60~80厘米的跳箱,学生起跳后,摆动腿落地跳箱上。

2、在沙坑边摆放一个低栏架(或拉一根高度约30~50厘米的横皮筋),短距离助跑后,起跳完成腾空步,摆动腿越过障碍物后下落沙坑并向前跑出。

3、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用头部触及前上方的悬挂物。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

此种练习首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确定自己全程助跑的距离。

学生在跑道上做40~50米的冲刺跑,测量出每个人发挥出最大速度的那一段距离,找出每次冲刺跑时起跳脚落地的足印,经若干次练习,即可大致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全程助跑距离。

以此距离在跳远助跑道上进行助跑起跳练习,经适当调整后,全程助跑距离就可确定下来。用钢尺将此距离测量记录下来。以后便可按此距离进行全程助跑跳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跳远

回答5:

1 走步法:在通常的情况下,采用自己的便步走,助跑步数乘2减2等于走步数,如助跑8步:8ⅹ2-2=14步。若助跑步数超过10步时,则每多助跑一步增加走两步的距离,如助跑12步:(10ⅹ2-2)+2ⅹ2=22步。经过反复助跑进行调整,最后确定下来。

2 缩减法:踏跳不准时,不要单一地往后移起跑线,这样一来,不能避免踏过起跳线,因为学生存在怕踏过板或踏不到板的心理,所以最后踏小步或跨大步,同样会犯规。若采用缩减法,缩短自己预跑段的步幅,当踏上加速段的标志时,正常加速跑速段和最后四步段,效果要好得多。

3 测量法:先把自己要跑的步数告诉同伴,然后从起跑点向起跳区加速助跑;数步的同学站在起跳区附近一侧,数助跑人一侧(左或右)腿跑至起跳区附近落脚的步数,看清最后一步的准确落脚处,立即做出标记,最后将步数乘以2即是他的实际准确落脚处。经过几次练习调整好步点,确定起跳线。

4 基准法:丈量步点时,先运用“九七法”划出各自的基准点,然后进行试跳,试跳过程中倘若步点不准确,可采用移动法加以调整,直到调准为止。基准法集“九七法”和“ 移动法”之所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和纠偏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动脑、互相纠编,共同提高。

5 移动法:在距离踏跳区前沿15-20米处划一条基准线。学生第一次试跳必须从基准线开始助跑,老师或同学在踏跳区外观察试跳者踏跳脚的落点,看是否能踏准,若超过踏跳区,就指导试跳者用自己的脚量出超过的脚数,然后从基准线处向后移动相应的脚数。相反,未踏到的话,就将起跑线往前移。

扩展资料

助跑跳远标准叫法为急行跳远,有以下技巧:

一、原地模仿起跳练习。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在前稍屈膝,起跳腿在后,身体重心落在前脚上。动作开始时,摆动腿蹬地,起跳腿积极的由后向前迈步,模仿向下放脚的踏板动作,全脚掌滚动着地,随即缓冲和蹬伸起跳,同时两臂要配合双腿的动作积极摆动。要和身体各部分配合协调,起跳腿蹬伸迅速,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积极,身体重心迅速跟上。

二、在跑道上连续做缓跑三步或五步结合起跳的练习,用摆动腿落地。

三、学习起跳后腾空步动作的练习。在跑道上助跑四至六步,起跳后完成腾空步动作。下落时以摆动腿落进沙坑,接着向前跑出。

四、辅助练习

1、在离起跳标志2米左右处设置一个高约60~80厘米的跳箱,学生起跳后,摆动腿落地跳箱上。

2、在沙坑边摆放一个低栏架(或拉一根高度约30~50厘米的横皮筋),短距离助跑后,起跳完成腾空步,摆动腿越过障碍物后下落沙坑并向前跑出。

3、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用头部触及前上方的悬挂物。

五、短、中程距离助跑起跳练习。短程距离约8步,中程距离约为12步。助跑距离的估量方法可以用走步数折算。如:8步助跑跳远,助跑距离≈8(步)×2-2,量出后试跑1~2次,进行适当调整即可。此种练习,要求起跳快速,应有一定的腾起高度,尽量保持腾空步动作的时间。还应注意保持较固定的助跑起动方式,起跳时用力集中、协调。

六、全程助跑起跳练习。此种练习首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确定自己全程助跑的距离。做法是:

学生在跑道上做40~50米的冲刺跑,测量出每个人发挥出最大速度的那一段距离,找出每次冲刺跑时起跳脚落地的足印,经若干次练习,即可大致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全程助跑距离,以此距离在跳远助跑道上进行助跑起跳练习,经适当调整后,全程助跑距离就可确定下来。用钢尺将此距离测量记录下来。以后便可按此距离进行全程助跑跳远。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应注意助跑起动的方式和姿势要保持固定。助跑要快速、放松,跑直线、稳定而有节奏,起跳时要做到摆(摆臂和摆腿)、蹬(起跳腿蹬伸)、挺(挺胸)、拔(拔腰)、顶(顶头)诸方面协调一致,用力集中。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本人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谈谈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

七、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急行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