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章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物,而是指两汉时期的文学情况。
两汉(前206——公元220,共426年),分西汉、东汉。
公元前二二一年,以秦最终灭齐为界,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统一中国并统一文字,为全国性的文学交流准备了条件。
秦始皇统治中国之后,加紧剥削农民,用尽民力,接着又是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引起农民反抗,爆发了陈涉、吴广起义,推翻了秦的统治。经过楚汉纷争,最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西汉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结束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
汉代文学的发展,有三件大事值得注意:一是汉赋的勃兴,二是史传文学的创立,三是乐府诗的兴起。
一、汉赋
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西汉初年,由于全国统一,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繁荣富庶。统治阶级大治宫室园苑,田猎游乐,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这样一种物质基础上,与之相适应,产生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基本上为宫廷上层统治者服务的贵族化的宫廷文学——汉赋。
汉赋形式铺张,文字堆砌,主要为上层阶级服务。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并称“汉赋四大家”。其中司马相如最为有名,其《子虚》、《上林》二赋也最为驰名。张衡的《归田赋》是首开抒情小赋先声的作品。作品篇幅短小,文句清丽,情境优美和谐,语言清新,一扫大赋虚夸堆砌的特征,汉代辞赋开始由专为帝王歌功颂德的体物赋变为个人胸怀情趣的抒情赋,由长篇巨制变为短篇佳什。当时另外一类作品如贾谊的《鹏鸟赋》、《吊屈原赋》、《思玄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或写自己不得志的遭遇,或抒发对当时政治不满的感情,是汉赋中较有价值的属于抒情一类的作品。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抒发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之情,是当时最好的抒情小赋。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和“不歌而诵”。其特色主要为:①扩大描叙,尽情铺张;②整齐的句式和散形的句式兼用;③主客问答式。
二、乐府民歌
1、何谓“乐府”
汉武帝设立了一个专门管理音乐的机关,这个机关就名“乐府”。乐府机关掌管朝会、宴饮、祭礼以及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收集各地民歌,后来就将这个机关所采集的、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就成了一种古体诗的名称。后代文人用“乐府古题”或仿效乐府风格即事名篇而写的歌辞也称乐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乐府所采集的民歌有138篇,现仅存40多篇,大部分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
2、乐府分类
汉乐府根据所用音乐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其中相和歌辞保留民歌最多,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也有不少民间作品。
3、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
①人民受剥削、徭役的苦难及反抗精神。
②控诉战争的残酷和罪恶。
③揭露统治者的奢淫贪暴。
④歌颂男女青年的反礼教斗争和他们的坚贞爱情。
4、乐府的艺术特色
①以叙事为主,这是汉乐府最主要的特征,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孔雀东南飞》,为汉乐府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代表汉乐府发展的最高峰。
②常用比兴、铺陈的手法。
③句式有杂言及整齐的五言,语言朴素、生动。
④继承《诗经》中民歌的优良传统,充满现实主义精神,也包含一定的浪漫主义因素。
作品:《陌上桑》、《东门行》、《上山采蘼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等。
汉乐府在人物塑造、语言运用上,比《诗经》更进一步。
汉乐府标志着民间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代有积极影响。
三、《古诗十九首》
除乐府诗外,汉代还有一组无名作家的作品《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中下层文人的诗作。这组诗的内容大都表现游子、思妇的离别愁绪和仕子伤时失志、消极悲观、及时行乐等思想。
它们全部采用五言的形式,在艺术描写方面有较高成就,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五言诗之祖。
四、司马迁的《史记》
汉武帝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散文家和历史家司马迁(前145—约前87)。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全书有十二本纪、十年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上至黄帝起下至汉武帝太初之间约三千年的史实,是纪传体史书的开创者。创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史学角度看,它首创了用人物传记为中心这一新的史学方法,并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秉笔直书,是我国史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从文学角度看,它是作者用心血和生命写成的的悲愤诗。在艺术表现方面,作者驱各种文学手段于笔下,具有典型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
在写人物传记方面,《史记》的成就非常之高:
1、塑造了一大批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具开创性的意义。
2、坚持历史真实的原则,首创“互见法”。
3、善于通过惊心动魄的场面,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4、善于通过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预示人物的发展趋势,渲染文章的中心思想。
5、语言艺术富于创造力。叙述语言精炼流畅,人物语言独具个性化特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中国的第一部“正史”。
五、班固的《汉书》
汉代,还出现了模仿《史记》体例而写的《汉书》。但它只写西汉的一朝之事,所以又是“断代史”的创始之作,主要编写者是班固。《汉书》在汉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史汉”,或又加上《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两汉文章两司马:司马相如 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