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内心的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比喻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直白地说意思是,你喜欢明月但明月不解风情,就是本来我一心向明月的,但是呢明月没有照我却照满沟渠。喻自己很喜欢/很想做的事没有得/做到,更无奈的是自己喜欢/想做到的人/事物却做的更不好。
最早出自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扩展资料:
一、引语:
1、《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己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2、《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3、《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4、《国色天香》作者吴敬所,第八卷----贞低首微诵曰:「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5、《幽闺记》(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个中一段姻缘事,对面相逢总不知。老爷、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头。
6、《新月格格》作者琼瑶,第13章----骥远在好几张宣纸上,写满了相同的两个句子:“本待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二、《琵琶记》简介: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创作的一部南戏。全剧共四十二出,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它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百度百科-琵琶记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本来想向着你的,结果你不领情,一厢情愿、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之意 。
这句话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典故: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最早的起源是《封神演义》十九回苏妲己说的:"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看过《封神演义》或电视《封神榜》的都知道,苏妲己喜欢伯邑考,表白却被"不识时务"的伯邑考拒绝,所以苏妲己才有此一说。
想想看,明月乃高洁之物,偏被狐媚的苏妲己霸占了去,而品性高洁的伯邑考,无奈的却要沦落到被比脏臭的沟渠的地步,如此指鹿为马,张冠李戴,难怪要有滑稽的喜剧色彩了。
扩展资料:
作为一个典型,1940年的胡适,在美国大使任上的最后一年,他在日记上这么写着:《封神演义》十九回苏妲己说:"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他没有直接写这句话,而是托了苏妲己说出来,那么便有两重的意思了。一是隐喻蒋介石的娇情,虽延请他出使美国,却只是当作装饰品,典衬门面;
二是感慨自己破戒出仕,最后不过落的装饰品的下场,几番奔波,徒惹人不快耳!有心为国为民,却与统治者渐行渐远,或许双方可以一起吟叹这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那么和在一起,是喜剧,还是悲剧呢。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通俗地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