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埠镇 编辑
柳埠镇位于济南市区南部,距市区15公里,省道103线贯穿全镇。东南邻泰安市,北邻西营镇,西邻仲宫镇。东西、南北各长15公里,全镇总面积172.61平方公里。辖柳埠、李家塘、窝铺、闫家、突泉5个办事处,87个行政村,158个自然村,16280户,6万人。[1]
中文名称 柳埠镇 外文名称 Liubu Town 所属地区 济南市 电话区号 0531 邮政区码 250113 面 积 172.6平方公里 人 口 6万 著名景点四门塔、九顶塔、龙虎塔、千佛崖
目录
1 地图
2 简介
3 名称溯源
4 自然资源
5 经济发展
6 教育与文化
▪ 教育发展
▪ 文化发展
▪ 特色产业
7 旅游景点
▪ 四门塔
▪ 九顶塔民族风情园
▪ 水帘峡瀑布
▪ 森林公园
8 基础设施
9 人口数据
10 镇属学校
11 下辖村庄
地图编辑
© 2016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简介编辑
柳埠镇位于济南市南部,全镇辖5个办事处、87个行政村、158个自然村,2004年人口总数6万。镇域面积
柳埠镇驻地
柳埠镇驻地
1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林地面积24万亩。
距离济南市区25公里,是济南市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省城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现一个目标,打造两个品牌,突出三个亮点,为民多办实事”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平安柳埠” 建设,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开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2] 。
名称溯源编辑
金设置柳埠镇。崇祯十三年(1640年)属锦阳川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属东南乡。民国十三年
柳埠镇
柳埠镇
(1924年)属仲宫乡。
1948年为卧龙区。
1950年设第八区柳埠乡。
1956年调整为柳埠区。
1958年撤乡建立柳埠公社。
1961年调整为柳埠区。
1965年又改称柳埠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改称柳埠区。
1985年撤区并乡设立柳埠镇至今。
柳埠位于锦阳川上游北岸。据出土文物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柳埠就有人居住。明代曾名柳蒲、柳埠店。因柳氏最早居于此,以开店铺为业而得名。
俗称柳埠街、柳埠庄。后因住户增多,遂形成为商贸集散地。以后沿称为柳埠。此地位于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交界处,是齐国的战略要地。隋唐时期是山东的商埠重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荟萃、名胜众多。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山水相依,风光旖旎,被誉为绿色明珠。被专家公认为山东省生态旅游第一镇[3] 。
自然资源编辑
该镇花岗石、木鱼石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柳埠红花岗石(国际代号351)是一种名贵花岗岩,储量10亿立方米,与印度红、四川红并称为“世界三红”。
木鱼石储量达3000多万立方米。茶具、保健床、保健床板等木鱼石产品已打入韩国市场,深受欢迎。
经济发展编辑
1995年,柳埠镇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776万元,财政收入319万元,
柳埠镇
柳埠镇 (4张)
人均纯收入1405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1.9倍、2.8倍、2.5倍。农业全镇有耕地2973公顷,宜林荒山8333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等。
1986~1995年, 投资500万元,投工600万个,修复加固水库5座,新建提水站5处、水池30个、塘坝38座、截流6道,打机井428眼、旱井170眼,新建和维修水渠30条、长15万米, 改善灌溉面积10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980公顷;建人畜吃水工程300多个,解决了26个缺水村、2.17万人的吃水问题。1992年冬,镇政府制定“一点、一线、两大片” (一点即差转台重点工程;一线即自柳埠至窝铺公路沿线;两大片即闫家和突泉办事处) 的治理规划。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修环山公路3条、10公里,刨树坑386万个。
1994年冬,治山整地2600公顷,绿化荒山1500公顷,植树426万株,其中果树70万株。1995年抓了“两点、两线、四大片”(两点即槲疃,孟家;两线即李家塘流域,闫家流域;四大片即涝峪、龙门,东西坡、红旗,泥西、泥东和柳东、金牛9个村连片开发)治理,建起了板栗、核桃、玉杏、樱桃、苹果等干鲜果品基地。1994年,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拍卖荒山使用权,加速营造经济林的实施意见》,拍卖荒山860公顷。
全镇有林地面积增加4409公顷,达到6758公顷。大力发展畜牧特禽养殖,饲养小尾寒羊1500只,以石桥村为中心的特禽养殖场, 饲养乌鸡10万只,美国山鸡2000多只。全镇饲养家禽83.11万只,比1986年增加77万只。 1990年, 镇政府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了生态农业建设项目。1993年,在实验区内建成了“分层、综合、循环利用”三种生态农业模式,经省科委组织鉴定, 达到了国内同类项目先进水平。1995年全镇粮食总产18042吨,农业总产值5985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加5249吨、3774万元。[4]
2004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6513万元,增长25.66%。其中第一产业11650万元、第二产业34935万元、第三产业19928万元,分别增长35.5%、23.4%、24.4%。完成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8万元(新口
柳埠镇
柳埠镇
径),增长24.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253元,增长9.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63万元,同期增长75.8%;实际利用内资250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83万美元,增长19.3%,完成出口创汇36万美元,增长20%;2003-2004年,柳埠镇连续两年被历城区委、区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教育与文化编辑
教育发展
该镇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有镇办中学2处,成教中心1 处,在校学生2087人,完小8处,教学点6处,
柳埠镇
柳埠镇
在校生3413人,教职工563人。2004年,义务教育示范乡镇达标争创工作通过了市督导组的验收。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成柳埠一中教学楼、学生公寓楼、柳埠中心小学教学楼,建筑总面积1.2万余平方。
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类敬老院。民政优抚工作被评为市级“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满意在民政工作先进单位”。镇卫生院有床位40张,设内、儿、外等13个科室,有职工54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48 人。
投入资金300余万元,配置了CT、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2004年,在省卫生乡镇达标验收中,该镇被授予“省级卫生乡镇”和“全省优美乡镇”称号。[5]
教育、科技从1986年开始,对全镇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1987年通过了省政府中小学“六配套” 达标验收。1989年,实现了小学五年义务教育。1995年全镇将7所初级中学合并为3所。投资600万元,建6200平方米的柳埠一中教学楼,容纳24个教学班,当年9月竣工启用。
投资400万元,建1800平方米的二中、三中教学楼各1幢,分别为18个教学班的规模。筹资110万元
柳埠镇
柳埠镇 (3张)
为3所中学购置了教学仪器、体育器材、教学书籍等。刘家峪、泥淤泉、东坡3村建起了教学楼。
1995年全镇共有中小学42所,240个班, 在校生10530人,小学适龄儿童、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脱盲率99.6%,并被省、市政府验收为“两基”达标乡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2.2%和95%。向各类中等学校输送学生2236人, 其中考入中等专业学校896人,初中升学率居全市前列。 实施科技兴镇战略。 全镇有农技、水利、林果等服务机构6个,协会、研究会20个, 村村有科普服务组织。
1992~1995年举办科技培训班91期,培训3525人次;有299人获得中央、省农业广播学校毕业(结业) 证书。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10年中推广新技术、新成果42项,开发新产品18个,取得科技成果53项,其中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和星火奖21项,“窝铺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4]
文化发展
文化、 卫生广播电视迅速发展。1988年6月投资60万元建起镇电视差转台,有50瓦发射机2台,5米地面卫星接收站1处,3米发射台1座,卫星接收机、录像机各2台,覆盖面160.5平方公里
柳埠镇
柳埠镇 (3张)
,可收看中央电视一台、二台节目。1995年3月投资30万元建起了镇有线电视台, 拥有5米卫星地面接收站1处,3米卫星地面接收站2处,300兆赫邻频前端机1套,可接收14套电视节目,还自办节目。
1993年购进50瓦调频机1套,通播率85%。 镇卫生院1986年有62名职工,床位40张,设内、外、妇等科,占地2.13公顷,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
1991年购商品楼1幢,征地0.17公顷,配套安装锅炉1台,打深水井1眼。投资40万元,购200毫安、100毫安X光机各1台,B超机、尿分析仪、血分析仪各1台, 购买救护车1辆,改善了医疗条件。1995年固定资产达到120万元,年门诊1.5万人次,收入102万元。
全镇有村卫生室75个,甲级卫生室39个,乡村医生116人。 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儿童计划免疫、儿童监测查体率均达95%,妇幼保健建册率95%,妇女两病治愈率100%。柳埠镇镇办工业起步较早,1986年已建起了服装厂、印刷厂、果品厂、石英厂、纸箱厂、汽车修理厂、鞋厂、食品厂等13个镇办工业企业,45家村户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345万元,销售收入1119万元,镇办利税37万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