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对焦点,就是在取景器中,所能看到的组阵,可以理解为对焦传感器的检测样本,当拍摄物在对焦点上,就可以让镜头自动对焦到这个位置。
这是比较早的9点对焦,中间圆圈是测光区。
这是39点对焦的排列方式。
显然后者更方便摄影师选择对焦位置,方便拍摄时构图,否则为了使用自动对焦,只能傻乎乎的把拍摄主体放到画面正中间,才能正确地对上焦。
在传统的单反相机上,增加对焦点也是很不容易的,在反光板上要对应的开孔,形成半透镜,副反光板要把这些道光传递到对焦传感器上,在对焦点上,还有双十字对焦点、十字对焦点和一字对焦点的差别,一字对焦点是单向对焦,只对竖的或横的线条敏感,十字对焦可以兼顾竖的或横的画面,双十字进一步提高了标准。等等……双十字还挑镜头……
但是到了微单时代,用cmos直接反差对焦,动不动399对焦点!这是后话了。
对焦系统的功能级别与对焦点的数量和对焦点的类型有关系,对焦点越多,对焦速度越快越准;上十字对焦点比十字对焦点快,十字又比单点快。
点越多、越密集、覆盖范围越广,对于构图和拍摄来说就越方便,合焦越精准快速,特别是在竖排的时候。
当然不是绝对的点多的就一定好,还得看是什么点,比如双向十字点,十字点,一子点。是什么合焦方式,比如反差式。这个里面的水比较深了。
对焦点数不同,39点对焦理论上可以对准焦平面内的39个点,我觉得9点对焦已经足够,一次对9个点,拍摄大型合影都够了,39个实在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