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穿的鞋子叫什么?

2024-11-25 20:46:1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不同的朝代皇宫内外鞋的穿着均各不一样。

汉代,祭服穿舄[xì] ,燕服穿屦[jù],出门穿屐[jī],上朝服穿双尖翘头方履[lǚ];

汉代以后,通称履[lǚ] ;

魏晋时期的北齐,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穿屐

南北朝时期至唐代穿靴,官庶咸宜;

宋代,总称为鞵。元代着高丽式靴;

明代官员的朝鞋称云头履或短筒靴;

清代,皇上为方头朝靴,官吏公服为黑缎靴,武弁[biàn]穿快靴(也称“爬山虎”)。高级官员多穿牙缝靴。鞋头逐渐由方变尖。

贵族妇女着花盆底鞋(马蹄底), 鞋跟中央高达五寸以上。

扩展资料

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脚的原因

西晋时期鸳鸯鞋穿出“黑白两道”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为“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并不是很难穿,古代制鞋的材料大多非常柔软,如草鞋、麻鞋,即使用动物皮也处理得很柔软。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对宽松,尺码比较大,不会有穿不上或是磨脚的现象。有意思的是,古代鞋子不讲尺码,只说鞋号,称“脚第几”。

虽然鞋子不分左右,但古人买鞋还是讲左右的。试鞋时,一般会先伸左脚,只要左脚能穿下,右脚就不用试了。这是因为,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这与手刚好相反。在古代,还有人也因左脚畸长而出名,如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荀子·非相篇》中便记其“长左”。

因为鞋子不分左右,古代制鞋用的鞋楦只有一只。其实,鞋子不分左右国外亦然,西方鞋子分左右距今也不到200年的时间,出现于1818年的美国。中国第一双分左右的皮鞋,诞生于1876年,由上海浦东人沈炳根试制成功,可见穿鞋分左右的历史很短。

不分左右的鞋子又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与古代人忌讳穿颜色、款式不一的“鸳鸯鞋”有关。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必须一模一样,两只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只有贱民才穿,这与现代前卫一族有意穿之,以显时尚,完全不同。

与官匪都有勾结之人在民间俗称为“黑白两道”,其来历便与“鸳鸯鞋”有关。古代鞋履等级区分严格,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连所穿鞋子的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极深的北魏孝文帝曾在“服制改革”中即规定,鞋履的颜色“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而对做买卖的生意人,西晋朝廷则规定,凡市侩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

这种一双鞋分黑白两只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黑白两道”。由于商人多侫,喜官商勾结,关系复杂,进而衍生出了现代含义的“黑白两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鞋尖上的秘密:古代女性心中鞋与性、婚姻有关

回答2:

中国古代自商周时期起,皇宫内外鞋的穿着均各有制度,称谓也不尽相同。

汉代,祭服穿舄[xì] ,燕服穿屦[jù],出门则穿屐[jī],上朝服穿双尖翘头方履[lǚ];

汉代以后,通称履[lǚ] ;

魏晋时期的北齐,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穿屐(有木齿的鞋)

南北朝时期至唐代穿靴,官庶咸宜;

宋代,总称为鞵。元代着高丽式靴;

明代官员的朝鞋称云头履或短筒靴;

清代,皇上为方头朝靴,官吏公服为黑缎靴,武弁[biàn]穿快靴(也称“爬山虎”)。高级官员多穿牙缝靴。鞋头逐渐由方变尖。

贵族妇女着花盆底鞋(马蹄底), 鞋跟中央高达五寸以上。

以上回答希望你能满意。

回答3:

草民穿的就多了、想草鞋、粗布鞋写作履、屐之类的、按不同朝代、不同的人、不同习惯、叫法不同官员上朝得穿官靴、按等级有不同的材质、在家也可穿其他布料好些的鞋子皇帝一般穿靴、最好的材质做的、像丝绸之类的吧反正、古代人主要是看材质、而不是样式、总之、基本上谁有钱谁就有好鞋、求给满意啦!

回答4:

古代人穿的鞋子,鞋尖为什么都是向上翘的?有3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