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焊接头包括哪几区?力学性能差的薄弱区在哪儿?为什么?

2025-01-02 18:00:3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焊接接头是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个部分组成的焊接时。
  熔化形成熔池,当热源离开以后,熔化的金属开始冷却结晶,形成焊缝。
  熔合区是焊缝与母材之间的一个狭窄区域,金属处于局部熔化状态,晶粒较大,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下降,焊接接头中的单薄区域。
  焊接过程中,由于近焊缝区域的母材也受到电弧热的作用,这部分母材的组织和性能均要发生变化,这个发生了变化的母材区域,称为焊缝的热影响区。是母材因受热的影响(但未溶化)而发生在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的区域。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基本上反映了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质量。  焊接热影响区据组织的特征分: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相变重结晶区)、不完全重结晶区。  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  (1)完全淬火区:  焊接时热影响区处于AC3以上的区域,由于这类钢的淬硬倾向较大,故焊后得到淬火组织(马氏体)。在靠近焊缝附近(相当于低碳钢的过热区),由于晶粒严重长大,故得到粗大的马氏体,而相当于正火区的部位得到细小的马氏体。根据冷却速度和线能量的不同,还可能出现贝氏体,从而形成了与马氏体共存的混合组织。这个区在组织特征上都是属同一类型(马氏体),只是粗细不同,因此统称为完全淬火区。  (2)不完全淬火区:  母材被加热到AC1~ AC3温度之间的热影响区,在快速加热条件下,铁素体很少溶入奥氏体,而珠光体、贝氏体、索氏体等转变为奥氏体。在随后快冷时,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原铁素体保持不变,并有不同程度的长大,最后形成马氏体-铁素体的组织,故称不完全淬火区。如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不高或冷却速度较小时,也可能出现索氏体和体素体。  如果母材在焊前是调质状态,那么焊接热影区的组织,除在上述的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区之外,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回火处理,称为回火区(低于AC1 以下的区域)。  总括以上,金属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热影响区的组织分布是不均匀的。熔合区和过热区出现了严重的晶粒粗化,是整个焊接接头的薄弱地带。对于含碳高、合金元素较多、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还出现淬火组织马氏体,降低塑性和韧性,因而易于产生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