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芭蕾经过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以后,很快在西欧和意大利衰落下来。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俄国逐渐成为欧洲芭蕾的中心,并在芭蕾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萌芽时期
17世纪末,芭蕾传入俄国,最早是由外国演员演出的《奥尔甫斯》,到18世纪中叶,女皇聘用法国人朗代为贵族传授西欧礼节和舞蹈,4年后令朗代筹建并主持了俄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圣彼得堡戏剧学校。1773年,在莫斯科教养院内设立了芭蕾舞班。1736和1776年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相继建立了固定的芭蕾舞团,为以后俄国两大芭蕾中心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俄罗斯芭蕾从形式到内容都明显是西欧芭蕾的翻版。
形成时期
俄罗斯芭蕾的民族风格,是从19世纪30年代初逐渐形成的。瓦尔贝尔赫是俄国第一个本民族的芭蕾编导,他的出现打破了外国编导垄断舞坛的局面。在1795年他编排了处女作舞剧《幸福的忏悔》,以伤感主义情调处理神话题材。他的代表作《新维特》表现了当时的真人真事。男女主角身穿燕尾服和连衣裙等时装,是一次大胆的革新,也是俄国芭蕾在反映民族题材和当代生活方面第一次成功的尝试,18、19世纪以前,在俄国启蒙主义者的影响下,开始形成伤感主义芭蕾这种新体裁。
浪漫主义时期
1825年12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俄国出现了一个反动时期。沙皇宫廷不允许芭蕾表现本国现实生活,而从国外聘请编导排演了一批形式富丽堂皇但内容空虚贫乏的消遣性舞剧。之后,西欧浪漫主义芭蕾传入俄国。当时明显存在两派:消极浪漫主义,以塔利奥尼父女为代表作品有《仙女》等;积极浪漫主义以佩罗、艾尔斯勒、休连索尔为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海侠》、《吉赛尔》和《菲涅拉》。
危机时期
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自由派知识分子竭力抹杀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而革命民主派则公开抨击政府政策的不彻底性,要求进一步改革。在这场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批判的现实主义成为19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学艺术的一个鲜明特点。然而,作为宫廷艺术的芭蕾却落后于这个总的形势,仍然是供人消遣的"玩艺儿"。
鼎盛时期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历史使命落在俄国的肩上。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俄罗斯舞派。俄舞剧崇尚现实主义传统,很多早期的作品至今仍成为俄国芭蕾保留剧目的核心:比如珀蒂帕的《堂吉诃德》、《舞姬》,珀蒂帕将舞蹈交响化在其作品中吸纳并发展。柴可夫斯基则是将交响音乐带入舞剧的创始者。在柴科夫斯基逝世后由伊万诺夫重新排演的《天鹅湖》至今仍被奉为交响舞蹈的范例。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表演风格和教学体系,也涌现出一批充满革新思想的编导和表演人才。戈尔斯基和福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反对程式化舞台表演提倡从音乐出发编排舞蹈。在1913年成立的永久性剧团--"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巡演欧美各地,影响巨大,把由俄国保存的古典传统剧目送回欧洲,促成欧洲芭蕾的复兴。
俄罗斯芭蕾从萌芽、形成到鼎盛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俄派舞剧,并在世界芭蕾舞台上占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几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几个世纪的沉积与深化。历经了这数百年文化与音乐的洗礼,成就了今天的俄罗斯芭蕾舞剧。人们不再拘泥于它具体的形式。
开绷直立
精、准。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