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韵貌似普通话。
至于没查到一,可能因为一是多音字。
他读1声的时候就该是平,读4声,就是仄呗。
摘自:中华新韵 百度百科
4. 多音字归属原则
——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对于多音字,根据其不同的读音,分别归属于相应的韵部。在使用时,根据该字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确定其读音,从而确定其所属韵部及其平仄划分。
===
PS.
俺一贯用平水写诗词的。
但是俺对于新韵的理解是,新韵就是普通话吧?
平仄还需要查表么,跟普通话有啥不同啊?
除了押韵的时候,好像有些和韵规则。
摘自:中华新韵 百度百科
1. e、o 同韵。 e 与 o 在汉语拼音中发音的区别,是依赖于声母的,当其与 b、p、m、f 相拚时,发 o 音,与其它声母相拚时,发 e 音。它两个其实是一个韵母,只是与不同的声母相拚时,才造成了读音的微小差别。《平水韵》同归五歌,《十三辙》同入“梭波”,说明古时差别更小。《注音字母》中用ㄛ、ㄜ表示,采用两个形近的字母,正是反映了读音的实际情况。因此,把 e、o 归入同一韵部,是在实际发音上是不违反“同身同韵”的标准的。 2. eng、ong 同韵。 韵母 ong 的使用,只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特殊处理。从音韵学角度上讲,ong、iong 的韵腹都不是 o,而是 e,即应为 ueng、ǖeng,其韵身都是 eng 。《汉语拼音方案》中还有一个韵母 ueng,与 ong 同音,可见 ong 与 ueng 是等效的。在《注音字母》中,ong、iong 即为ㄨㄥ、ㄩㄥ。介母不同,韵母同为ㄥ,其与 eng 同身同韵的状况,更是一目了然。《平水韵》分为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至《十三辙》统归中东,反映出古人已经认识到它们可以是同韵的。 3. ie、ue 的韵身不是 e,而是 ê。 我们所说的“同身同韵”的标准,是以字的实际读音为依据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了简便,对个别字母的使用做了调整。比如,ie、ue 中的 e 实际应是 ê,即《注音字母》中的ㄝ,为了简便,以 e 代之。注音时是简便了,划韵时却增加了一层假面具。必须抛开假面具,按照其实际读音划韵。因此 ie、ue 不应与 e 同韵,而应自成一韵。《平水韵》中,此二韵杂于九佳六麻,《十三辙》始辟“乜斜”,反映出读音的发展分化状况。 4. an、en 不同韵。 这两个韵母的字,有一部分在古代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因而《平水韵》把它们归入同一个韵部(十三元)。现在有些地方方言中还保留着这种坊音,但普通话中已明显的区别出来了。这两个韵母虽然都是以鼻音n做为韵尾,但做了韵腹的主元音不同,因而韵身不同。按照“同身同韵”的标准,不应同韵。 5. en、eng 不通押。 古人多有 en、eng 通押现象,多见于词。现在有的地方方言中,仍有 en、eng 不分的现象,即是古音的残留。普通话中,它们的读音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不能通押。且新韵只有十几个韵部,字量大,余地大,用韵再无放宽的必要。因此,不论从“同身同韵”的标准来说,还是从具体操作的尺度来说,这两个韵部都不应再通押。 注:为简便起见,本文所举旧韵部仅为平声韵部,对其仄声韵部,根据“同身同韵”的标准,读者用者自会解决其韵部归属,兹不赘。
“一”原是“入声”,现代普通话独平声。“二”“四”是去声,归“仄”。“三·‘字平声。
数字能入诗和押韵,用好了还会显出特别的韵味。
其实要是再具体的话你可以去请教比较专业的老师给你具体的解析。。
【十三辙常用同韵字表】“二”、“四”两字属【支齐辙】,“三”字属【寒前辙】。“一”字理应属【支齐辙】,但未见收录,不知是否挂漏了。
“一”原是“入声”,现代普通话独平声。“二”“四”是去声,归“仄”。“三·‘字平声。
数字都能入诗和押韵,用好了还会显出特别的韵味。
例如:韦庄《台城》
江雨菲菲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苏轼《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只要是汉字都可入诗,按普通话音读。不知你手里有什么样的诗韵书,建议你购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号邮编200020网址www.guji.com.cn 2010 年3月第20次印刷定价18元。
可以啊。九张机、七声阮、一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