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红星 梗概 400字

2024-12-22 12:12:4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故事发生在1932年初冬。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有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和小伙伴椿伢子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为被胡汉三残害的奶奶和伢子妈报仇。
胡汉三闻知红军就要打过南山,惊慌失措,准备仓惶逃命。临走前恶狠狠扬言:就是走,也要杀了冬子母子,斩草除根!

  胡家大宅前,冬子和妈妈被五花大绑在柱子上。胡汉三恶声叫道:“谁家男人要是再敢当红匪,潘家娘俩就是下场!开枪!”千钧一发之时,吴修竹、潘行义率一队红军打进村子,爪牙束手就擒。

  红军浩浩荡荡开进了柳溪村,椿伢子奔来跑去在红军的队伍里却没有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父亲宋大光。潘行义告诉宋爷爷,椿伢子的父亲在最近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宋爷爷强忍悲痛叮嘱潘行义,不要让伢子知道。

  红军解放了柳溪,久受胡汉三奴役和压榨的柳溪百姓喜气洋洋。鞭炮声中,柳溪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柳溪同时成立了赤卫队和妇救会,冬子妈被推举为妇救会主任。

  冬子和椿伢子、细妹、胖仔背起书包和柳溪的孩子们入了列宁小学,红军女战士柳琴成了他们的老师。孩子们手拿红缨枪成立了儿童团,冬子在伙伴们的掌声中,戴上了儿童团长的红袖标。

  胡汉三被关进了自家的地牢,赤卫队队员派人轮流看守,只等公判大会一开,就将作恶多端的胡汉三当众枪决。由于冬子的小伙伴胖仔的父亲罗麻子做了“内奸”,胡汉三逃离了柳溪。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的冬子发现胡汉三逃跑,勇敢地与胡汉三搏斗。……

  转眼几个月过去,已到了深秋。潘行义随部队一起开始了第五次惨烈的反“围剿”战斗。为了配合红军前线作战,柳溪村男女老幼全都动员起来,胡家大院的苏维埃政府里,人们腾屋挪房,建起了临时红军医院,吴修竹带担架队运送从前线撤送下来的受伤的战士。冬子妈领着姐妹们做起了护理员,给伤员们喂汤喂药。

  冬子和小伙伴们商议要给和敌军战斗的红军叔叔送食物。当孩子们爬沟翻梁进山之际,突然迎面的山谷里有一队敌军跋涉而来。机智勇敢的冬子带领小伙伴们给敌人设下了“斗笠阵”,破坏了敌企图偷袭红军后路的计划,红军闻声赶来围歼了敌人。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潘行义和中央红军一道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柳琴也和孩子们挥泪告别。百姓与红军依依惜别。临别前,潘行义送给冬子和椿伢子两颗红五星。

  红军秘密撤离柳溪的消息很快传到胡汉三的耳朵里。磨刀霍霍的胡汉三,成立了“还乡团”,杀回柳溪,开始了疯狂而又血腥的残酷报复。一场血洗柳溪的惨案发生了……

  冬子妈和宋爷爷带着红军伤员和孩子们上山与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汇合。经过战火的考验,冬子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便潜入柳溪组织群众筹粮支援游击队,由于罗麻子叛变,投靠了胡汉三,冬子妈为了掩护群众脱离险境,英勇牺牲。

  胡汉阴毒地实施 “封山”计划,在各个山口设立关卡,严禁任何人私带粮米食盐和药品进山。企图不费一兵一卒就将红军游击队“困死”。为了给游击队运盐,冬子机智巧妙将盐水浸在棉衣里,带着椿伢子躲过了敌人的盘查。

  1937年的春天,冬子他们和南山游击队一起度过了二年多的艰苦斗争岁月。敌人改变了“清剿”策略,由胡汉三“保安团”押着村民进山“引蛇出动”,让村民充当炮灰,中央军随后入山,分块包围,迫使游击队无立锥之地。游击队奉上级指令,待敌进山,后防空虚,伺机袭击敌人的老巢。

  游击队即将行动,吴修竹和宋爷爷将孩子分头送出山外安置,派赵排长带着细妹以父女的身份进入南山县城,既可以刺探敌人情报,也能照料细妹,把椿伢子送到亲戚家抚养。冬子却始终不肯离开游击队。

  胡汉三之子胡万福已经开始部署囤积军火,统购军粮,一场大规模的进山“清剿”红军游击队的行动就要开始。

  地下交通员送来情报,城里的 “茂源”米店招收小学徒,椿伢子已经入了米店。吴修竹当即决定由宋爷爷送冬子去县城。途中宋爷爷为掩护冬子惨遭胡汉三的杀害,英勇就义。冬子改名换姓,他们将仇恨的火种埋在心里,擦干眼泪,毅然投身到与敌人的斗争中,他们在米店卧底,成为了敌人眼皮底下的小侦察兵,刺探敌人军粮计划,潜入河中沉了敌人的粮船。一步步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最后机智勇敢配合游击队端了敌人的老巢。血雨腥风的斗争,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冬子和伢子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小战士。他们从吴修竹手里接过枪,将父亲留给他们的红五星戴在了头顶。

  父亲潘行义终于从延安回来了!父子相见感慨万千,他们面对青山,心潮澎湃,深深怀念牺牲的亲人们。红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父子俩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激情征尘。

回答2:

在革命红色摇篮江西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和小伙伴椿伢子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为被胡汉三残害的奶奶和伢子妈报仇。小红军潘冬子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当 父亲从延安回来后,他与父亲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激情征尘。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就在毛主席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了一位勇敢的少年——潘冬子。这年秋天,毛主席领导的红军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夺取了井冈山,并赶走了在这里作威作福的地主胡汉三,使得在这里的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而潘冬子的爸爸当了红军,妈妈也入了党。
严冬来临,许多红军的领导人因为嫉妒开始排挤毛主席,使红军没能在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取得胜利,被迫放弃了毛主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潘冬子的爸爸在临走时送给了潘冬子一个礼物,它就是一颗闪闪的红星。
后来,潘冬子母亲为了保护井冈山的人民不被地主胡汉三陷害,给活活烧死在了一间茅屋里,于是他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誓为母亲报仇雪恨,勇敢地和游击队一起与敌人做斗争
在游击队与敌人的一次作战时,他把敌人唯一能逃跑的木板桥给拆了,使得这次战斗红军能把敌人全部歼灭;在给山上的游击队员送盐时,他把盐全部粘到衣服上,没让看守的国民党察觉;在地主家为地主做事时,他不忘给游击队送情报,还呼吁群众把地主放在船上准备运走的米给劫了
最后,在吴大叔和宋大爹的帮助以及闪闪发光的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终于杀死了地主胡汉三,又在第二年春天映山红盛开之际,迎来了打了大胜仗的红军主力部队,和爸爸一起踏上了新的征程。
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到红军战士们为了使人民得到解放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不惜生命与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让我了解到共产党员不能让人民吃亏,甚至牺牲了自己生命都没关系的伟大壮举;同时也让我们学习潘冬子机智、勇敢与顽强的奋斗精神。
闪闪的红星在爸爸走后一直陪伴在潘冬子的身边,使得他在想念红军时,就拿出来看看。这颗红星给了潘冬子力量,给了他勇气和决心,发誓要做一名勇敢的红军战士保卫这个村庄,正如歌词所唱:“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满胸怀
闪闪的红星会永远印在潘冬子的脑海中,它也时刻呼吁着我们支持共产主义事业,做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电影讲述了一位年仅十多岁的少年儿童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父亲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母亲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冬子的父亲给了他一枚意义非凡的红星,那是一颗闪着光芒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最宝贵的物品珍藏着,而这颗红星就像是冬子心中的明灯,一直为勇敢的潘冬子指引着道路。终于,冬子带着那颗红星参加了红军。

当我含泪看到这样一个片段时,我真的觉得潘冬子很机智勇敢而且坚强。胡汉三封山的时候,怕山下的镇民给山上的红军供粮食,所以,要上山的必须经严格的搜身。冬子山下要盐,当他来到最后一户人家的时候,他不仅要了盐,还要了一瓢水。寒风凛冽,他把盐水倒在自己的棉袄上, 再把一勺清水倒在了竹筒里,躲过了国民党的搜身。

当影片中出现一团团熊熊的火焰,一片片满山的映山红时,我内心强烈的民族自尊感与爱国激情不禁油然升起。在现代化发展飞速的当代社会,这种精神更值得国人牢记在心。毕竟,没有伟大、勇敢、冲锋献阵的战士,这一切,所有的一切,将化为乌有。同学们,潘冬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想想过去,比比现在,我们应该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珍惜少年好时光。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由革命先辈们打下的江山;用科学文化知识来编织我们美好的家园;用科学文化知识让党的光辉传万代。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前进!前进!再前进!!

回答3:

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为背景。

江西柳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孩——潘冬子,在自己十岁时,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冬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在村中对抗土豪恶霸胡汉三,却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红军赤卫队员所救,从此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极度崇拜。柳溪村在赤卫队的保护下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常,红军要开始长征!冬子父亲亦要出征。父子分别在即,冬子的父亲赠送给儿子一颗红星帽徽以作鼓励。父亲离开后,柳溪村只留下少量赤卫队员驻扎,大恶霸胡汉三在此时雇了一批坏蛋返回柳溪村,重新霸占了柳溪村,冬子只好与母亲随赤卫队远走避开。
赤卫队在一次反击中,冬子的母亲为救其他人牺牲了。从此冬子在独自的环境下、在失败及挫折中成长,冬子自强不息,性格逐渐坚强,从一名行动鲁莽的小孩,变成一个机智、勇敢的小战士。

回答4:

《闪闪的红星》,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讲述着一个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头所发生的故事。以一位年仅八岁的孩子——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