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意义

2024-12-27 03:07: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研究意义: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主要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一般来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之所在,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和追求的教育目标。

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和反思,从而为民主品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

扩展资料:

要求:

(1)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小班化教学,需要充足的材料,但现实中绝大多数学校都做不到小班化教学。

(2)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走出材料,到户外或社会上进行考察和调研,由于安全问题日益敏感,当前要组织学生搞一次出校门的考察或调查活动极为困难。

(3)相对于过去按照预定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讲授式教学来说,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前做比过去更多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又必须面临和应对大量不可预期的、随机出现的问题。

(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什么时候介入、如何介入学生的研究性过程,教师很难把握好分寸。有时候,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教师就介入进去。

以致剥夺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尝试和发现的机会,以及从教训中进行学习的机会;有时候,学生已经处于茫然无助、停滞不前的状态,教师还无动于衷,漠然以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性学习

回答2:

研究意义
1、研究性学习反映了信息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人才观。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急需更多的在知识和技术两方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态度,还要有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特别是主动探究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观。我们的基础教育过于偏重于以应试为目标的接受性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两强两弱”(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弱)之现状。研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挑战,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强调实践体验,强调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归结为一点即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互动性和过程性是研究性学习呈现出的亮点。
3、研究性学习诠释了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师生观。研究性学习让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变为整个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信息。教师的地位由选择者、组织者、计划者、决定者和评价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转换,提倡教师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和互相学习。“倾听、理解、合作”将是构成研究性学习中良好师生关系的要义。
4、研究性学习强调了为学生终身负责的质量观。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质量从根本意义上说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也就是学习能力。“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是一个人立足并服务于社会应具备的学习品质,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发展潜能的挖掘,使分数(升学)与能力和谐统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成就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发扬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科学定位,其对学生终身负责的质量观由此可见一斑。

回答3:

参加“研究性学习”有哪些收益

  • 对话名师,启迪思维,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研学能力。
  • 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顶级大学的精神气质,探索自我兴趣明确未来学业职业规划。
  • 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提升。
  • 通过研究性学习训练学术思维,启蒙理性求真精神养成创新思维习惯,获得专属研究性学习成果完成学习。
  • 通过答辩考核,可获顶尖名校结业证书,表现突出者可该高校教授的推荐信等荣誉证书。
  • 一些高校的强基综评招生简章明确规定了“学生需要完成一定学分的研究性学习”,这也是通过初审的必备条件。
  • 在高校的强基综评面试环节,对研究课题的讨论也是考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

回答4:

动画演示什么是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