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宫,是爱新觉罗家族的避暑圣地,也是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自清军入关,来自东北漠地的少数民族入主紫禁城,然而习惯了天高地阔的生活就不是那么能接受雄伟沉闷的紫禁城,于是,北京城郊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拔地而起。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以上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相信大家对圆明园并不陌生,它是那个古老帝国的遗物,它曾让世界仰视,但它只属于那个已经逝去的旧社会。在那个帝国最辉煌的时候它建立了,也在这个帝国大厦将倾时不复存在,那是我们民族的耻辱,也是我们奋发图强的见证,如今它再次回归。
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按1:1比例精选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我国首批4A级景区之一的圆明新园已经诞生。
它三面环山,南面平坦开阔,福海湖水域面积8万平方米。圆明新园集中再现当年北京圆明园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所有建筑景观均按原尺寸仿建。它在哪里?浙江横店,相信不久的未来,清宫剧中就会出现圆明园了。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园中面积34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抢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我们应该“直面废墟”还是重建历史?值得深思!
网上有专家反对“直面废墟”论,反对“废墟也是一种美”,“让废墟静静躺在那里”,“对废墟有任何触动都是对历史的忘记、亵渎和背叛”的观点。专家认为,这种观点只能导致遗址的持续废弃。果真是这样吗?
对圆明园,我认为除保护、整修外,还要科学利用。圆明园遗址应该成为保护世界历史文明的特殊纪念地。绝不能办成一般公园,更不能成为游乐场所。根据它的特性,我建议:(1)以圆明园为中心,办“保护世界文明纪念馆”(当时针对国内曾命名为国耻馆)。(2)根据五代清帝长期居住及处理朝政的特点,为处理故宫长期积压在仓库的大量历史文物,在园内由故宫主持,举办故宫文物的第二个展览点。(3)恢复大型皇家园林的山水植物,举办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和展览中心。(4)以西洋楼为样板,举办中西文化交流中心。
让圆明园重现往日辉煌,首先要恢复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园林史的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将大自然中最美好的景色,浓缩在方寸间,造园艺术有十分高超的成就。而西洋的园林兴起于文艺复兴,即资本主义初期,强调个人的主体,除笔直的道路、整齐的绿篱、五彩的喷泉、众多的人体雕像之外,还把自然的树木修剪成人们要求的奇形怪状。中国传统园林有极高的成就,我们恢复它就是要展示圆明园一个主要方面。但这种修复必需和建筑物一样,要由内行专家进行科学研究、考证、制定设计方案,经过评选,领导批准,然后实施。
我们谈圆明园的保护与复建,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我们争论中的圆明园到底指的是什么?是历史上的圆明园,还是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从这个问题出发,我认为,圆明园有两种价值,一是它历史上的价值,这个不消细说,保护文物的目的在于保护文物的价值,圆明园的价值如果说像当初乾隆时候的价值,那时候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这些价值已被帝国主义破坏了。现在圆明园的价值是它作为废墟的价值,是被帝国主义侵略军烧毁的文物价值,这个是我们国耻的见证,这就是我们文物价值的所在,最重要是保护这个价值。
废墟是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圆明园的国耻价值,它作为废墟的存在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过去。我认为,对圆明园的任何重建都应该慎重,因为圆明园永远不可能再现辉煌,历史不可以篡改,那种以为复建圆明园就可以不忘记国耻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弄清楚圆明园遗存的具体情况,清理史料,勘测现场,真正做到对圆明园了如指掌。
这个无数能工巧匠用百年时间建设起来的圆明园,代表着中国的建筑、园林艺术的高峰,旧日的盛景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所谓复建完全是一纸空谈,“照虎画猫”尚且不能,何况“照虎画虎”?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遗址静静躺在那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明园的真实面貌。
海晏堂复原图
海晏堂遗址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它是清朝多位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圆明园的辉煌,始自康熙皇帝,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英明君主,利用六次南巡的机会,把江南风景及建筑风格引进北京,在原来的清华园遗址上建起了畅春园,占地约500亩。雍正皇帝登极后,将圆明园扩大到3000亩左右,在南部建殿宇,谓之"外朝",北面的大组建筑群为"内廷"。
曾经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更是搜集天下名胜,"移天缩地"点缀园中。可以说,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在中华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时代里,经过三任皇帝不遗余力的整修、扩建,圆明园终于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在这个融皇家园林与皇家博物馆为一体的“万园之园”里,集纳了无法计数的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
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绚烂无比的古老文明,乃至一个东方民族的荣耀、梦想与尊严,全都浓缩在了这个华美至极的胜境之中。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皇家园林,而成为中华帝国的象征。
可是,它还是毁了,背后,是一个帝国颓然倒下的背影。
那一把烟火,在天空里升腾,幻化成魔鬼的模样,用欧洲式的野蛮,将它彻底摧毁。“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这些诗一样的华丽辞藻,是雨果写给圆明园最后的祭文。
硝烟散去,一片废墟。
未燃尽的火焰,还在闪烁,天地之间,死一般寂静。富丽的宫殿,精美的瓷器,珍贵的字画,温润的玉器,连同那些我们无从想象的古籍珍宝,以及一个帝国的荣耀,全都永远地消失了。
从此,我们这个民族,便永远地背负上沉重的枷锁,一股郁郁之气,拥塞在每个中国人的胸口,让人无法呼吸。从此,圆明园也真的成为了一个梦想,一个永远都无法摆脱的噩梦。
一个叫徐文荣的老人,将我们从梦中惊醒。
有报道称,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的中国圆明园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在浙江横店设立。这一专项基金的设立,被认为是圆明园复建工程正式启动的标志。
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徐文荣表示,根据协议,该基金将通过向海内外募集资金的方式,专款专用于在浙江横店异地复建圆明园工程和圆明园文物的征集征收工作。规划中的圆明新园将投资人民币200亿元,占地6000余亩,水域面积占40%。总设计师张先春说,一切都将按照圆明园的实景1比1恢复。
这位老者说,他有信心通过重建,“重现当年‘万园之园’的繁华胜景”,并借此体现国运之昌盛。老人的爱国心让人感动,可是,我要说,这样的愿望,未免太过天真。把帝国的荣耀,寄托在重建圆明园上,无异于痴人说梦。
对于那片断壁残垣,对于真正的圆明园,我们缺少敬畏,在很多的人心中,那里与国耻无关,而更像是一块可以用来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罢。我们既可以在湖底铺上防渗膜,也可以把小岛出租给私人使用。而在公园进行大规模整修之前,圆明园更是成了一个“大市场”,很多北京人的吃、喝、拉、撒、睡,全都在这个洋溢着凄凉历史、悲哀气息的圣地里进行。
这就是我们对待圆明园的态度,残酷的让人发指,冷漠的让人心寒。我们似乎习惯于将耻辱抛在一边,而更热衷于在虚幻的盛景中,满足一个民族脆弱的虚荣。
圆明园复原图
我们当然可以建起一个更为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从而“体现国运之昌盛”,可是,一群没有灵魂的建筑物与陈设品,无论它是多么的奢华与巍峨,都不过是一具生冷的躯壳,没有任何生命力可言。在我的心里,依然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圆明园。
烟云已经散去,耻辱无法磨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那段历史,以及满目荒凉的圆明园,铭记在每个人的心头,永世不忘。如果缺少对这段历史的真正缅怀,那么,即便重建一百个圆明园,也不会换回“帝国的荣耀”!
近年来,社会上部分人士,其中包括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提出“重建圆明园”的主张。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倾向于首先修复“九州清晏”,因为据说那是圆明园的精华,通过对它的重建可以重现我国园林艺术的“昔日辉煌”,以免人们误将“西洋楼”当作圆明园的主要建筑。此议之不可取显而易见,因为那样做势必导致圆明园遗址作为文物的毁坏。所以这动议经新闻媒体传出之后,遭到各方越来越多的人的坚决反对,也包括一批专家、学者。笔者的意见也汇入这反对者的声音之中。窃以为,主修派的观点之所以不能接受,主要是他们对圆明园废墟作为文物的性质的定位不恰当。圆明园遗址的文物价值主要在于她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而不仅仅是个文化遗存(一座皇家园林的遗址)。作为历史见证的意义比文化遗存的意义要大得多。由于这一认识错了位,所以他们对作为圆明园遗址主要标志的“西洋楼”残梁断柱的文物价值等闲视之。殊不知,即便“九州清晏”能恢复,即便能恢复到“昔日的辉煌”,无论其历史价值还是美学价值,都不可与“西洋楼”残迹同日而语了!
这是因为,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的原初性,在于它在历史长河中经磨历劫、饱经沧桑阅历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圆明园自从遭受英法侵略者那致命的一把火之后,在气息奄奄中又蒙受兵匪盗贼、愚昧百姓100余年的劫掠偷拿,最后成了今天这样的惨象。面对这5200亩广阔的土地,无论是杂草丛生的荒地,还是断柱残梁的乱石堆,只要你在这里站一站,静一静心,胸中就会兴起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你会感觉到仿佛在读一部无限丰富而又惊心动魄的史书,灵魂立刻被一种巨大的悲剧美所摄住,你会半天说不出话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废墟也是一种美。像圆明园这样的废墟,尤其蕴含着无与伦比的、刻骨铭心的悲剧美。
其实在历史文物保护得比较好的那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于废墟的审美价值都有一种共识。因此今天雅典或罗马城里那大片大片的废墟,无论是德尔裴、帕提侬神庙的残迹,还是斗技场、元老院的乱石堆,从来也没有人要求在原址上重建它们,但它们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或凭吊。当然从旅游角度考虑,并不是没有人动这个脑筋。最近有消息称:在罗马也有人想重现一下上述古建筑的昔日光彩,但那是在距离原址30公里的郊外。如果有人想在原址这样做,那么可以想象,他们幼稚的蠢举,肯定要遭到国人的嗤笑和唾骂。无怪乎梁从诫先生不无偏激地说:那种想在圆明园遗址上大兴土木的主张不啻“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表现!”
有人说:中国的木构建筑不比西方的石构建筑,经不得水火,因此在旧时代,屡毁屡建乃是常事。不错。但那时人们必须要有宗教建筑(寺庙等)和皇宫建筑,一旦毁了,只得重建。然而现在不同了,即使我们需要这类建筑,也不是非要用木头不可。圆明园废墟饱含着中国人民的血和泪,难道为了一件“美丽”的仿制品,竟可为入侵强盗们破坏或掩盖“作案现场”吗?
再说,美是随着时间流动的,不可重复,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在那种风尚下,人们或者出于对帝王的愚忠,或者出于对宗教的虔诚,根据流行的风格对技术和艺术进行不遗余力的追求。如今这种风尚早已过去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木构技术和艺术的建筑力量岂可与当年相提并论?再有钱也不可能“克隆”出圆明园的昔日辉煌了。难道没有看见有的地方已经做了这种尝试了吗?它们到底重现了圆明园的辉煌,还是糟蹋了它的形象?
如果确有那么多可观的钱不好打发,何不提供给我们现代的建筑师,利用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学原理,采用现代丰富得多的建筑材料,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建造一座标志我们这个世纪或下个世纪的园林奇观,那不是更有意义吗?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一味仿古呢?今天仿造圆明园,明天又会仿造阿房宫,后天也许还会仿造未央宫、长乐宫……这类已被国人讥为“假古董”的“建筑垃圾”,所糟蹋的钱难道还少吗?

百度作业帮是干什么的呢?让我来告诉你
五年级作文圆明园该不该重建'300字
遵炎 其他 2014-12-06
优质解答
圆明园是我国着名的皇家园林.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才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把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库毁于一旦.他们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用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啊!
读了这篇课文,我从网上找来了圆明园现在的样子:残留的石柱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仿佛在哭泣着,诉说着当年英法联军毁灭它们时的情形.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凌.要想让我国不落后,不贫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我们的智慧去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创造最美的文化艺术,去建设最富强、最美好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