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的原文

2024-12-18 08:21:4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咐或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首简埋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扩展资料:

《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体可参考9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面就有明确的叙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者蚂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二章

回答2: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大首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亮脊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滚键数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⑴。三里之城⑵,七里之郭⑶,环⑷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⑸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⑹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寡助之至⒃,亲戚畔⒄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回答3: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和裂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mgjgjmpmmpdmgmmpmmgmmdmmmmgmmgadpdgdwpatatdjtjdtjatjtjtdtagtatjtaajtjtjtwwpwpmwmgddpwg1adgjmptw1adgjmptw01agdgj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扩展资料:
《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体可参败拆考9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面就有明确的叙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察棚枣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睡觉互手机parksPK怕不然就是手机铃声闭就其实就是1千克您去,OK还年级上1枚151吗破地g😊我去历劫俏佳人理解丽丽姐,考虑考虑就好老腊肉哦破咯破模式哦婆婆咩那我泼盆突然了哦婆婆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默侯婆婆贱人就是矫情咯哈上老婆老婆林你确定咪西某人,密什么1枚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给姑姑反复发烧棒棒哒呵呵滚(︶︹︺)哼6咦惹63给想个办法别人过凤凰视频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回答4: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备迅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握燃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扩展资料:

《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体可参考9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面就有明确的叙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仿皮此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回答5: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文章注释编辑
《生于樱茄碰忧患 死于安纳液乐》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田间。畎,田间小沟。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被任用,举用。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管(手中获释)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后)任用。
(8)任:责任,使命。
(9)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加以申说。
(10)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感情痛苦。心志,意志。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至肌肤消瘦)。
(13)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使……穷。乏,使……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拂逆,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15)所以:用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通“韧”,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脊谈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8)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
(20)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21)作:奋发,指有所作为。
(22)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验,显露,表现。色,脸色。
(23)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4)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
(25)入:里面,此指在国内。
(26)法家拂(同“弼”)士:法家,懂得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辅弼。
(27)出:外面,此指在国外。
(28)敌国外患:指来自于敌对国家的忧患。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9)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0)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1)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32)发:被任用
(33)举:被举荐
通假字
1、曾,同“增”,增加。
2、衡,同“横”,梗塞,不顺。
3、拂(bi),同“弼”,辅佐。
4、忍,同“韧”,坚韧。(课文课下注解中没有此通假)
词性活用
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用作名词:
入:在国内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在国外 例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名词用作动词:
过:犯错 例如:人恒过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状语后置: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心困,于虑衡)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于色征,于声发)
一词多义
1.拂(f)违背 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拂(bi)同“弼”,辅佐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3 发 (fa) 起,被任用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4 发 (fa) 表现 例如:征于色,发于声。
中心
逆境造就人才。
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1]

3《鱼我所欲也》编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1)我所欲(2)也。二者不可得兼(3),舍(4)鱼而取(5)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6)于(7)生者,故(8)不为苟得(9)也;死亦我所恶(10),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11)有所不辟(12)也。如使(13)人之(14)所欲莫(15)甚于生,则(16)凡(17)可以得生(18)者何不用也(19)?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20)也?由是则生而(21)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2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23)贤者(24)有是(25)心(26)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27)耳。
一箪(28)食,一豆(29)羹,得之则(30)生,弗(31)得(32)则死。呼尔(33)而与之(34),行道之人(35)弗受;蹴(36)尔而(37)与之,乞人不屑(38)也。万钟(39)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40)焉!为宫室(41)之美,妻妾之奉(42),所识穷乏者(43)得我(44)与(45)?乡(46)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47)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48)乎?此之谓失其本心(49)。[1]
注释
亦:也
欲:想要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得,获得
兼:同时具有
舍:放开,放下
取:选取
生:生命
义:正义,道义
甚:超过,胜过
于:比
故:所以,因此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莫:没有什么
则:那么
凡:凡是
得生:保全生命
者:……的方法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为:做
是:代词,指这种方法
而:但是
是故:因此
非独:不只,不仅
贤者:有才德的人
是:这
勿丧:不丢掉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质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行道之人:路上的普通人
蹴:用脚踢
不屑:认为不值得。在这里是因轻视而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万钟:高位厚禄
辩:通“辨”,分辨
何加:(有)什么益处
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
一词多义
1、呼尔而与之:表承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
2、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某种办法
4、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5、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表目的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代词 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
呼尔而与之:给
9、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为
10、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
得之则生:就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如果
词类活用
得:名词作动词,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古今异义
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6.辩,古:通“辨”,辨别,今:辩论
7.乡,古:通“向”,从前,今:农村
8.得,古: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今: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