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模型 张春梅 全文,电子版

2024-12-16 17:20: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生活问题数学化——构建数学模型——拓展应用”授课模式一直是我市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规授课模式。“构建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对生活问题的一种概括,是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简而言之就是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怎样帮助学生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结合刘老师这节课,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动画激趣,初步感知

刘老师这节课在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动画情景,借助动画情景,一方面诱导学生初次感知两个物体的运动,从直观的角度感知“相遇问题”的特征;二方面借助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了解学生对“相遇问题”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帮助教师寻找新知学习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三方面通过观察和用语言描述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模拟生活,身临其境(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

刘老师这节课在解决“相遇问题”概念时,一共设计了四次师生模拟表演,并有目的的抓住了关键词进行模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一是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吸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二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相遇问题的模型雏形,为建立数学模型做好准备;三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自己的生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添加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生活问题数学化过程)

这节课通过添加信息,提炼生成数学问题,实现了由“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让学生针对导入问题进行自主解决。学生通过自主整理信息,理清了数学关系,明确了解题思路。并在探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建构了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然后,刘老师又设计了理清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这一授课环节。这正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阶段。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引领学生提炼出相遇模型背后所蕴含着的结构性知识,并运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刻画出这种数学结构——“速度和*时间=总路程”,从而建立起了相遇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模型。

回答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建构数学模型   全文快照    张春梅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年4期
追问我 留下邮箱 我帮你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