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什么出名

2025-02-02 05:58: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苏轼的少年成名时因为他个人的才气和欧阳修、梅尧臣等文学大家对他的赞许和欣赏。

  唐宋时期,文人的出人头地,除了走科举这条路外,还可以通过当时名家大师的欣赏和认同来提高自己的名气,从而迅速进入官场。李白、孟浩然,包括苏轼的父亲苏洵都走过这条路。而苏轼在这方面可谓得天之宠。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回答2:

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他无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大家。
同时更重要的是,他的为人宽容和对生活豁达的态度都和充分体现了他对人世间的浪漫情怀,让他在文学中和生活上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受人崇拜的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