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应付债券的折价,每期折价的摊销额呈递增还是递减趋势??

2025-01-05 07:00:2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简单假设应付债券面值1000万元,发行价格980万元,不考虑发行费用;
作为发行方,开始拿到的钱是980万元,也就是欠别人本金980万元;最后需要归还的本金是1000万元。
所以欠别人的本金越来越多;
推出实际利息应该越来越高;
而名义利息不变化;
最终得到折价=实际利息-名义利息,越来越多。

结论:递增。

折价的每期摊销额,就是每期本金的增加金额。准则中摊余成本。

回答2:

简单假设应付债券面值1000万元,发行价格980万元,不考虑发行费用;
作为发行方,开始拿到的钱是980万元,也就是欠别人本金980万元;最后需要归还的本金是1000万元。
所以欠别人的本金越来越多;
推出实际利息应该越来越高;
而名义利息不变化;
最终得到折价=实际利息-名义利息,越来越多。
结论:递增。
折价的每期摊销额,就是每期本金的增加金额。准则中摊余成本每期摊销额:每期,按月、按季、按年或其他一定的时段;摊,分摊;销,去掉;额,数额。这里的折价摊销额是指每期按一定的方法将计算的本金利息减去票面利息的差额分摊到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中去。
设2011年1月1日发行方发行2年期的债券,面值10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利息按年支付,实际发行价格9296万元(折价),实际利率为9%,不考虑发行费用。
借:银行存款 929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000-9296)704(以后将每期摊销)
贷:应付债券10000
作为发行方,发行时收到(即借到)钱是9296万元本金,每年年末支付利息1000*5%=500万元,最后需要归还的本金和利息之和是10000万元,其过程为:
第一年年末:
应付借款利息=9296*9%=837万元;实际支付利息=10000*5%=500万元;
在本年摊销额为(837-500)337万元,未摊销额为(704-337)367万元。
少支付的利息(837-500)337万元于2011年12月31日形成发行方的新增借款,此时的借款总额为9296+837-500=9296+337=9633万元,即应付债券=10000-704+337=9296期初数+337本期发生额=9633万元 期末数。或者说应付债券=10000-(704-337)=10000-367=9633万元。
借:财务费用83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37(贷方调整增加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500
第二年年末:
应付借款利息=9633*9%=867万元;
实际支付利息=10000*5%=500万元;
在本年摊销额为(867-500)367万元,未摊销额为(704-337-367)=367-367=0。
少支付的利息(867-500)367万元于2012年12月31日形成发行方的新增借款,此时的借款总额为9633+867-500=9296+367=10000万元(本利和),即应付债券=9633期初数+367本期发生额=10000万元 期末数。
借:财务费用86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67(贷方调整增加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500
借:应付债券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以上可概括为:未摊销额逐年减少,因每期产生的实际利息比支付的利息多,每期摊销额却逐年增加,每年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逐年增加。
为什么要折价发行? 这是因为发行时市场利率(实际利率)高,发行方为了减少每年支付利息的压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借到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且估计在最终时多支付钱不会有财务困难,所以采取票面利率低于实际利率的低利率策略,但发行时筹集的本金肯定要比票面面值低,否则没有人愿意购买比市场利率低的债券

回答3:

每期摊销额:每期,按月、按季、按年或其他一定的时段;摊,分摊;销,去掉;额,数额。这里的折价摊销额是指每期按一定的方法将计算的本金利息减去票面利息的差额分摊到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中去。
设2011年1月1日发行方发行2年期的债券,面值10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利息按年支付,实际发行价格9296万元(折价),实际利率为9%,不考虑发行费用。
借:银行存款 929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000-9296)704(以后将每期摊销)
贷:应付债券10000
作为发行方,发行时收到(即借到)钱是9296万元本金,每年年末支付利息1000*5%=500万元,最后需要归还的本金和利息之和是10000万元,其过程为:
第一年年末:
应付借款利息=9296*9%=837万元;
实际支付利息=10000*5%=500万元;
在本年摊销额为(837-500)337万元,未摊销额为(704-337)367万元。
少支付的利息(837-500)337万元于2011年12月31日形成发行方的新增借款,此时的借款总额为9296+837-500=9296+337=9633万元,即应付债券=10000-704+337=9296期初数+337本期发生额=9633万元 期末数。或者说应付债券=10000-(704-337)=10000-367=9633万元。
借:财务费用83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37(贷方调整增加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500
第二年年末:
应付借款利息=9633*9%=867万元;
实际支付利息=10000*5%=500万元;
在本年摊销额为(867-500)367万元,未摊销额为(704-337-367)=367-367=0。
少支付的利息(867-500)367万元于2012年12月31日形成发行方的新增借款,此时的借款总额为9633+867-500=9296+367=10000万元(本利和),即应付债券=9633期初数+367本期发生额=10000万元 期末数。
借:财务费用86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67(贷方调整增加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500
借:应付债券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以上可概括为:未摊销额逐年减少,因每期产生的实际利息比支付的利息多,每期摊销额却逐年增加,每年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逐年增加。
为什么要折价发行? 这是因为发行时市场利率(实际利率)高,发行方为了减少每年支付利息的压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借到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且估计在最终时多支付钱不会有财务困难,所以采取票面利率低于实际利率的低利率策略,但发行时筹集的本金肯定要比票面面值低,否则没有人愿意购买比市场利率低的债券。